李侠(参考资料:)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24更新:2022-07-27 22:08:50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链接:

 提取码:2vx3     

李侠平静而又坚定地坐在发报机前,敲出最后的红色电波,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李侠原型的儿子和妻子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
剧情片

故事梗概:永不消逝的电波 (THE UNFAILING RADIO WAVE)

1939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共产党中央为加强上海的地下电台工作,派电台政委李侠从延安来到上海,与党员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间产生了爱情,后经领导批准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侠不幸被日军逮捕。不久日军怀疑他是重庆国民党派员,将他释放出来。出狱后,国民党地下人员姚苇也误认如此,想拉李侠下水,为国民党工作。李侠深入虎穴,巧取敌人情报,并将敌人的谈判内幕在报上揭露出来。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地下电台,李侠奉命转移。恰在此时,两个紧急的重要情报必须要发出去。李侠承担了任务。他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让妻子带儿子先行转移。当他发完电报,已被敌人包围。他镇静地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 影片是根据李白烈士的事迹编成的。主人公乐观、坚毅、有韧性、有激情,虽曾被捕,受尽酷刑,但决不屈服。李侠的形象,正是千万个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化身。编导将一个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故事,置于家庭生活的叙事框架之中,不求情节的惊险,但求平实朴素的色调;不求表面的紧张,而是追求内在的深刻,体现了一种自然、含蓄、深沉、质朴的艺术表现风格。本片1978年曾在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上映出,袁霞获最佳女演员奖。

南征北战

故事片(黑白)。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

1947年冬,国民党军队进攻华东解放 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有效歼敌,作 战略后撤。对此,部队与百姓中有好 些人思想不通。为保证战事胜利,高 营长和女村长赵玉敏分别向群众作解 释。敌人误以为解放军不敌败走,集 中三十万人马,从三面合围解放军。 解放军在大沙河阻击敌人六昼夜,然 后至凤凰山围歼已被包围的国民党李 军长所属七个师。高营长奉命抢占摩 天岭高地,以阻击前来增援的国民党 张军长部,并全歼李部,活捉了李军 长。接着,高营长又率部乘胜追击张 军长部。赵村长率民兵配合主力,断 敌退路。陷于穷途末路的张部企图以 炸毁水坝阻挡解放军,赵玉敏带领游 击队切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线,保住 了水坝。一场鏖战,全歼张军长所属 部队,生俘张军长等高级将领。 编剧: 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 导演: 成荫、汤晓丹 摄影: 朱今明、顾温厚 美术: 韩尚义 作曲: 葛炎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高营长 张瑞芳 赵玉敏 陈 戈 师 长 汤化达 师政委 敌张军长 白 穆 敌 军参谋长 阳 华 敌李军长

冰山上的来客

简介:

1951年,有一股匪特企图从新疆某山口入境。匪首阿曼巴依先派一女特务,利用古兰丹姆与边防战士阿米尔青梅竹马的恋爱关系,冒充流浪多年的古兰丹姆潜入境内,伺机窃取情报,配合匪特行动。

边防军杨排长识破敌人诡计,并顺着这条线索掌握了敌情。匪特失败,又施新招,匪首骗得真古兰丹姆信任,亲自送她回乡,为除后患还派人杀掉了假古兰丹姆。当匪特要借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的婚礼做文章,在当地里应外合偷袭我边防哨所时,杨排长将计就计,周密准备,将匪特一网打尽,并使别离八年的一对恋人得以团聚。

精彩视点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新疆边防军民团结战斗,保卫边疆的反特惊险故事片。该片故事曲折复杂,情节扑朔迷离,真假两个古兰丹姆的出现,使影片悬念丛生、引人人胜。与此同时,还穿插了爱情故事与边疆风光,使之浑然一体,产生了迷人的魅力。影片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插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抒情色彩广为流传。影片在将惊险故事与抒情格调相结合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深受观众欢迎。该片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

上甘岭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万岁军”就做不到?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奇袭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方连长,率领一支侦察队,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深入敌后,炸毁敌人一座公路桥--康平桥,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侦察队在执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时,根据早就掌握了的敌人的行动规律,尾随敌人前进,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地雷区。当他们往联络地点凤仙岭进发,在穿越公路时,被李伪军运输队所阻,他们化装成美军巡逻队,吓跑了运输队,救出了联络员、朝鲜老大妈阿妈妮,从而与游击队取得了联系。然后,侦察员又化装成李伪军伤兵,夺得了一辆敌人的中吉普,骗得桥头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桥的构造和桥头的设防情况。敌人发现中吉普失踪,立即派部队追寻。在紧急关头,方勇把中吉普开下悬崖坠毁,机智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最后,侦察队在朝鲜女游击队战士朴金玉的帮助下,炸毁了康平桥,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配合大部队,全部消灭了敌人。

《英雄儿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著名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诸如此类,还有:
《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苦菜花》,《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南征北战》,《千里跃进大别山》,《白毛女》,《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烈火金刚》,《鸡毛信》,《冰山上的来客
李侠的详细介绍

编著出版:北方史地从书《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合编《中国东北地区货币》(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金融知识百科全书》金融史条目(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年),《中国地方银行史》民族货币篇(湖南出版社1991年),《辽宁省志·金融志》货币篇(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辽宁钱币》专辑等。跨世纪创新书目《中国银元通史》绪论“2006年中国新闻人物新年论坛”评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等授“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勋章,获宝鼎奖。《中国金银币通鉴》(西藏)入编2008年第三届《中华脊梁杰出人物大典》,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社授予“中华脊梁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及奖章。学术论文:辽宁省金融学会学术研讨会《春秋战国管子、墨子货币学说》(金融研究通讯1981年13期)。《东三省官银号的建立及纸币发行》(辽宁金融1984年第12期)优秀论文。中国钱币学会学术研讨会《两汉时期货币理论》(中国钱币1983年第二期)。《辽契丹政权的建立及其钱币》、《金女真政权及货币制度》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入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货币金融史文集》。《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入编《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选》(科学中国人杂志社2002年),获亚洲人文社会科学院“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契丹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辽契丹族货币文化》评优秀论文,入编《东北亚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55年),2002年获香港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优秀论文奖”。《奉天最早的银元兑换券——钦命汉、满、蒙文谕告奉天官银号银元票》,入编《中国百业论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获文化部发展中心铜版证书奖;2005年华夏学术杂志社入编《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金杯奖。入典书目:《中国地方史志主编名录》,《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第六卷),《中华人物大典》(第一集第一卷)。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国际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国科技报研究会《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专家学者卷),荣获“中国知名专家学者”称号。


李侠的介绍

李侠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李侠扮演者——孙道临。2010年,同名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老电影翻拍)。李侠扮演者——赵立新。


李侠原型李白的妻子
88
李侠的个人简况

2003年-2005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7月,被中南大学聘为教授,并担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担任哲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7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会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
已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现代哲学》、《学术界》、《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学术论坛》、《中国书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多家核心期刊发表90多篇学术文章,并在《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等报刊发表120余篇学术评论文章,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两本学术专著《断裂与整合——有关科学主义的多维度考察与研究》(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喧嚣与凝视——转型期的科技政策与公共生活》(科学出版社,2007年)、《科学活动的现场扫描--基于经济-哲学视角的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原型是谁?

原型是李白。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李白 (1910—1949),湖南省浏阳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长征。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智磊执导,余飞编辑,赵立新、焦俊艳、施京明、阎娜主演的谍战剧,于2010年8月31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该剧讲述的是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76号,用高超的间谍手法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扩展资料:

李白(李侠原型)的生平:

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从小勤工俭学,但自从母亲去世后,就担负起了上山砍柴,带弟弟妹妹的重担,他也因此辍学。

他那时13岁,在一位地主家里打工,由于对地主浪费粮食、欺负奴役的不满,他还曾用诗骂过地主,并且发誓要抓住时机好好学习,将来为人们做出贡献,推翻地主。

后来,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

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红军通信学校,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全国抗战爆发后,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在日寇与汪伪军警特务等麇集,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到1939年,工作环境更加险恶,党组织安排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开展工作。两人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产生爱情,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婚,成为秘密斗争之家。

1942年9月,日军在对秘密电台的侦测中,逮捕了李白夫妇。日寇对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坚不吐实,坚称自己是私人电台。1943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党组织将李白夫妇调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

他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的淳安、场口和江西的铅山之间,利用国民党的电台,为党秘密传送日伪和美蒋方面大量的战略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与党中央进行通讯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后,李白经受了高官厚禄的利诱,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抗敌,敌人始终没有能够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参考资料:

百科-李白(中共党员)

百科-永不消逝的电波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