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扩展资料:)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23更新:2022-07-28 03:17:27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梁武帝萧衍被囚禁起来以后,由于生活非常凄凉,到后期引起了统治者不满意,所以才会被活活饿死。
梁武帝萧衍为何长寿呢?

清心寡欲,修身养性所致,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其文武双全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不仅崇尚佛教,而且对儒家也是大力提倡,在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广建太学,鼓励生产,使得南梁人才倍出,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南朝四个朝代中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的朝代。

但在他统治的晚期,对于佛教过分的迷信,大兴土木的建设寺院,鼓励人们出家为僧为尼,并亲自带头示范,使得南梁人人都去争做和尚和尼姑,造成国内劳动力不足,生产力大大下降,从而国力迅速下降。

更为致命的是,梁武帝晚年时不听群臣劝阻,接纳了北齐的降将侯景,并且对其信任有加,侯景此人野心勃勃,天生就有反骨,加之梁武帝对于储君的人选一直犹豫不定,造成兄弟间自相残杀,终于在内乱中招致侯景的反叛,其本人最后也被活活饿死。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寿皇帝,整整活了86岁,这与他后来整天吃斋念佛,近四十年不近女色有很大的关系,若不是侯景之乱,萧衍的寿命说不定会超越乾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但历史不容假设,萧衍晚年的糊涂最终让他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梁武帝萧衍是皇帝中的“另类”,也是历代皇帝中最“不务正业”的人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梁武帝的爱好来说说。梁武帝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信佛”。梁武帝信佛到了什么程度,到了要出家的程度。

和尚皇帝

梁武帝萧衍一生出家过三次,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家做和尚的皇帝。梁武帝出家,每次都是让大臣们凑钱把自己“赎”出来。最多的一次赎金用了一亿钱。大家可能好奇,有哪个寺庙如此大胆。敢拿这个勒索朝廷。其实这是梁武帝自己的主意,交的钱不够多梁武帝自己不同意“赎身”。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
萧衍自小谋略出众,屡立奇功,后兵灭齐建梁,后来却痴迷佛教最终不得善终。
萧衍为何最后被众叛亲离?
因为萧衍人信奉佛教,把国家的经成了萧条。而衍对于群臣的赏罚是很公平,使得满朝文武大臣对他很不满意。萧衍在他晚年的时候醉心佛教,他也不理朝政。这种情况就造就了他不再像早年那样,能够掌控全国。全国各地的情况,他几乎都不再了解。最后造成了众叛亲离。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君主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也是汉初三杰之一萧何之后。萧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人生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前一阶段,他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勤奋和贤明,超过了历史上大多数君王,但是到后期,他又成了一个昏君,重用小人,偏听偏信。尤其是崇尚佛学,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甚至几度抛下皇位,跑去寺庙出家。而他最后,也被叛臣围攻,一代帝王,活活饿死,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一、初勤于政务,后荒废朝政

不管是《梁书》还是《南史》,皆记载梁武帝在统治前期“性甚恭俭,亦能勤政恤民”。他冬天四更便起床批改公文奏章,手都被冻裂了。而且他“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登基后不久,梁武帝就下诏遣散后宫乐府人员。在免除了一系列的娱乐活动之后,他开始励精图治,完善国家的行政法制。

在完善了法律之后,梁武帝很自然地把重心转移到整风肃纪上来。他曾经在南齐当过官,认为齐国的官场不良风气为行政体制混乱、部门交叉、权责不清、互相推诿、贪污腐败、执法不严。因此,他采取了明察暗访的形式,了解国家详情。在梁武帝统治前期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下,朝廷官治日趋清明,社会秩序有条不紊,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就在国家的政治根基日趋巩固,梁武帝本可以稳稳地做一个流芳百世的明君之时,他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梁武帝崇尚佛学,到后期更加严重,甚至不顾社稷安危、不顾朝臣反对,既不传位于子,也不托付于人,孑然一身入佛为僧。

据《资治通鉴》记载,梁武帝20年内有三次在同泰寺出家。虽每次都被赎回,但即使还俗,他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心向佛。他不仅让僧人做官,而且把佛学慈悲为怀的思想引入行政法制之中,由此造成贪污腐败、赏罚不明,廉洁的人自进无途,贪污的人惩治无法,直言的人受害,谄媚的人升官。

二、初崇尚儒学,后佞信佛教

梁武帝因为统治后期佞信佛教而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在统治前期,他却是推崇儒家思想,致力于发展教育和改善民生。他认为,汉朝的兴盛源于崇尚儒学,而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的原因多为儒学不兴。

因此,梁武帝总结历史教训,于天监四年(公元 505 年)下诏建立五馆,招收学生,发展儒学。在梁武帝的推动下,全国的儒学教育被推广开来。众所周知,儒学倡导仁政,以人为本。但因魏晋以来,国家赋税繁重,加之战乱,民生凋敝,人丁不兴。鉴于此,梁武帝围绕富民养民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举国上下的努力下,梁武帝统治前期,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库殷实,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梁武帝推崇儒学、振兴国家的种种努力,都在他佞信佛教后付之东流、功亏一篑。他虽自身佛学造诣甚高,但因痴迷佛学、广建寺庙,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

这些寺庙不仅建造得富丽堂皇,僧尼众多,而且在梁武帝的影响下,这些僧尼的社会地位颇高,和尚有白徒(勤杂人员),尼姑有养女,并都有资产,几乎占总人口数的一半。国家的财政大多投入于此。此外,梁武帝几次于同泰寺出家,每次都需重金赎出,有两次都多达一亿万钱。这些无不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使国库亏空,赋税加重。

而且,梁武帝不仅自己舍身事佛,还倡导平民百姓和文武大臣同样信奉佛教,致使全国上下空谈之风盛行,比西晋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此以往,梁的国运日益衰落,为以后的亡国埋下了伏笔。

三、初任人唯贤,后任人唯亲

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多入仕无望。梁武帝建国之后,主张不论出身,设官分职,惟才是务。除了通过招募、举荐贤能,梁武帝还将通经与利禄、仕途联系起来,使儒学重新成为利禄之途、进身之阶,这不但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而且为寒门学子提供了入学和试吏的途径。比如,他开设五馆,建国学,由国家供给食宿,寒门学子多求学于此。

通过一系列任人唯贤的举措,梁武帝在统治前期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材,巩固了江山社稷。其实,在南朝时期,各代君主为了平衡宗亲和门阀大族的势力,往往起用寒门庶士和外姓大臣参掌机要。这样虽强化了皇权,但也增加了君主与宗亲之间的芥蒂,导致宗室之间互相杀戮,其中宋齐两代最为突出。且梁武帝曾亲身经历了齐朝的皇室纷争,因此他认为只有优待宗室,才能避免自相残杀。

特别是到了统治后期,他的猜疑之心集中到外姓大臣身上,因此更加任人唯亲,军政大权多交于宗亲之手,不管宗亲是否算得上将才,他都任命他们为北伐的主帅,结果虽兵精粮足,但无不以失败告终,而且这些宗亲主帅中不乏临阵脱逃、投敌叛国之辈,但他均未特别降罪。除了过度相信宗亲,梁武帝还过度放纵宗室胡作非为,如萧正德。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呢?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为人聪明,有非常高的政治才能,是佛教的忠诚信徒。
梁武帝为什么会饿死

因为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帝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缺吃少穿,加之年事已高,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齐奠基者高欢帐下征战,屡立战功,深受高欢欣赏倚重。但侯景在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侯景的兵权,侯景就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并不倾心接纳,于是侯景又向萧衍表示要归顺。不曾想萧衍与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

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建康、围困台城,本来萧衍已经号召各地军马驰援,但由于各路援军心志各异,在攻打叛军几次不利后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于是叛军得以继续围攻台城。而守卫城门的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开城把叛军放入,台城沦陷。

梁武帝萧衍便被侯景囚于建康台城,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内心极为不平,对其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萧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也被减少。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扩展资料: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并对尽量授予宗室诸王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

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萧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

参考资料:萧衍—百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