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沙哈(历史上的苏克萨哈是谁)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01更新:2022-07-28 03:06:55

苏克萨哈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纳苏克萨哈(?—1667,清臣。满洲正白。历官议政大臣,喇纛章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有现代小说和史籍记载。
四大辅臣:索尼、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为人怎么样?
从康熙五年始,四大臣之间的争斗日益激化。其中鳌拜与苏克萨哈矛盾尖锐。鳌拜凭其战功卓著,盛气凌人,同苏克萨哈论事多有龃龉,积以成仇。四朝老臣索尼,见鳌拜与苏克萨哈形同水火,却又无力排解,屡次呈请圣祖亲政。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鳌拜。而苏克萨哈威望浅薄,势单力孤,心非鳌拜所为而无力抗争。康熙六年六月,索尼谢世。班行章奏,鳌拜均列首位。七月,苏克萨哈乞请守护福临陵寝。鳌拜借机罗织二十四大罪状,杀苏克萨哈,为其擅权专政扫清了道路。
鳌拜操持国柄,结党营私,以控制国家中枢。文武各官出其门下,内外用其私党。凡事在家中议定,然后施行。鳌拜所为严重地威胁着皇权。康熙八年,玄烨亲政后,智擒鳌拜下狱。和硕亲王杰书等遵旨勘问,列其罪状三十款,将他永远拘禁,遏必隆也被革职锁拿。同时清洗了鳌拜党羽,四大臣辅政时期结束。
1、
索尼(公元1601年—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孝庄文皇后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因为索尼父子及赫舍里·硕色兄弟皆通晓国书(满语)及蒙、汉文字,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在文馆做官,赐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之职,并从征界籓、栋夔。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在三官庙召见索尼议谈册立之事。经过了一番争议,决定奉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顺治五年(1648年)睿亲王多尔衮遣派索尼祭奠昭陵,贝子屯齐揭发索尼与图赖等密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罪应处死,最后减轻处罚。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亲政,召令索尼回京,官复世职。累进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遗诏让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辅政。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诚仁皇后)。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大学士、辅政大臣之位。
2、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3、
遏必隆(?—1673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清太祖之女,和硕四公主。
顺治十八年(1661年),遏必隆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
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是年病逝,谥号“恪僖”。
4、
苏克萨哈(?-1667年),清朝大臣,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前,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
身为4大首辅大臣的苏克萨哈为什么被灭族?
简单的说,官样上的罪名是不可信的,关键是他得罪了螯拜
历史上的苏克萨哈是谁
苏克萨哈清朝大臣,正白旗人。巴牙喇纛章京,侍卫大臣,太子太保。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亲政前,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被杀。
《康熙王朝》里孝庄为什么要杀苏克沙哈?
孝庄之所以要杀苏克沙哈的用意是为了安抚鳌拜而已。
苏克萨哈全名是什么?
对于你说的无可撒哈的全名应该是乌苏喝塞罕坝
苏克萨哈的子孙呢?
苏克萨哈之子内大臣查、不行劝阻、革职。即凌迟处死。一等侍卫穗黑、塞黑里、郎中那赛、候补塞克精额、苏克萨哈之侄图尔泰、俱革职。苏克萨哈之子达器、德器、孙侉克扎、苏克萨哈亲弟苏吗喇之子海兰、无论已到岁数、未到岁数、皆斩立决。伊等家产籍没。妻孥一并交内务府。苏克萨哈如有侄孙、并家产、一并籍没为奴。白尔黑图、系前锋统领、自别旗寻归、认为弟兄、知苏克萨哈匪为、不行劝阻、反附其恶、串为心腹。额迩德、乌尔巴、系护军参领一等侍卫、乃苏克萨哈之叔之弟、亦知苏克萨哈匪为、不行劝阻、反附其恶、串为心腹。据此、白尔黑图、额迩德、乌尔巴、俱革职。皆斩立决。二等侍卫占布柱等三十七人、俱革职为兵丁。王府长吏尼龛、因殴打郎中代度、曾经处分革职、苏克萨哈系伊一姓、复行起用。据此、尼龛亦革职为兵丁。狱具。奏闻。上知鳌拜等怨苏克萨哈、数与争是非、积以成讐。与其党班布尔善等、构成罪款、必欲置之极刑、坚执不允所请。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竟坐苏克萨哈处绞。其子查克旦等、俱如议。
鳌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纳喇·苏克萨哈与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磔死;余子六人、孙一人、兄弟子二人皆处斩,籍没;族人前锋统领白尔赫图、侍卫额尔德皆斩:狱上,上不允。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纳喇·苏克萨哈处绞,余悉如议。
清康熙八年,鳌拜败,诏以纳喇·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此皆鳌拜挟仇所致,命复官及世爵,以其幼子纳喇·苏常寿袭。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纳喇氏,满语为Nara Hala,是满族八大著姓之一,氏族甚繁。
有人说:如今在满族同胞中,比较容易分辨的是那氏。凡姓那的,无一例外,都是满族人,为“叶赫那拉的后代”。  
这样评说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其实,纳喇氏在蒙古族、鄂温克族、朝鲜族等民族中皆有,就是那氏亦并非全都是满族人。  
春秋时期,楚国把商王武丁后裔所建的权国灭掉后,改设成县,而将权国贵族迁往于那处城,后来权国人中就有以其地名为姓氏的,成为了那氏。  
汉朝时期有个那县,当地的少数民族中就有那氏。  
汉朝末期西域大宛国有破落那氏,其后代在汉化时也有取汉字谐音单姓为那氏者。  
古羌族的一部份人也有在汉化过程中,取汉字谐音单姓为那氏着。  
实际上,满族的乌喇纳喇氏、哈达纳喇氏、辉发纳喇氏、那木都鲁氏、赫特拉那氏、夸尔那氏、玛那依尔氏、莽那特氏、那克塔氏、那勒加氏、那木图氏、纳塔氏,蒙古族的纳伊氏、纳赖氏、那颜吉歹氏、纳雅氏,鄂温克族的纳哈塔氏,其后所冠的汉姓中也多有那氏。
在蒙古语中的“纳喇”是“太阳”的意思,俄国学者史禄国说满语“纳喇”是“耙子”的意思,显然是错误的。老满语是满族著名学者纳喇·额尔德尼按蒙文满语创建的,其字义仍是“太阳”。
叶赫那拉氏是明朝末期叶赫国主之族,下辖十五部。其先世本为蒙古族土默特氏,后灭扈伦纳拉部,占据其地,遂改姓纳喇,自号叶赫那拉氏。其族世居叶赫地区,包括四平市的广大地区。当时有叶赫城、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等地区。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叶赫纳喇氏族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姓那氏、叶氏,额驸苏纳之族则冠苏氏。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金太祖孝慈高皇后、侧妃,金太宗继妃、侧妃,乾隆大帝贵妃,咸丰皇帝孝钦显皇后,光绪皇帝孝定景皇后。
还有:叶赫部酋长杨吉弩、清佳弩、纳林布禄、金台石,皇太极之舅、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经学大儒性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前锋统领、一等男爵白尔黑图,叶赫西城贝勒,三等男爵布尔杭俄,固伦额驸,八大臣之一的都统顾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爵鄂莫克图,理藩院理事官图鲁什,副都统艾松古,副都统安达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内大臣、一等伯爵冷僧机,都统、议政大臣额赫纳,一等男爵、一等云骑尉路什巴图鲁,二等子爵喀山,十六大臣之一的三等子爵霸奇兰,顺治朝兵部、礼部尚书果斯海,慈禧太后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都统桂祥,咸丰朝吏部尚书、大学士恩承,尚书、军机大臣那桐,尚书、议政大臣哈雅尔图,咸丰同治朝大学士瑞麟,道光朝兵部尚书那清安等等,皆为叶赫纳喇氏族人。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