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乔家在乔致庸时期到底多有钱?)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856更新:2022-07-28 02:55:22

乔家在乔致庸时期到底多有钱?财政上,1908年,乔致庸所创办的大德通票号资本为800百万两白银,盈利总额为74万两,配给股东的红利分红,每股高达2.7万两。;居住上,在乔致庸当家时扩建的乔家大院,占地8000多平米,拥有6幢大院,19个小院,300多个房屋 。生意上,乔家垄断了整个包头的商业市场。
明清时期,乔家兴衰的原因是什么
近期,央视一套播出的《乔家大院》引起了众多观众对于晋商的兴趣。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乔家经历了怎样的商业兴衰?晋商研究专家、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孔祥毅教授在山西财经大学做了一次专题讲座。
  艰苦创业乔贵发
  从明朝开始,晋商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500年,乔家起家比较晚,是在清中期,它活跃了二百来年,只有一半的时间。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家很快,而且衰落也比较晚,这是乔家与其它商帮不一样的地方。乔家发展中有三个起到划时代作用的人:乔贵发、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他们三个在乔家历史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乔贵发,是乔家商业的创始人。他从小没有父母,在舅舅家长大,但他舅妈对他不太好,别人也瞧不起他。因为他说话不是很利索,就是非常老实,很能干活。大概在他青年时期、清乾隆六年,他去绥远、包头一带做小买卖。刚出去的时候和一位姓秦的徐沟人先开草料铺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以及零星杂货,后来又经营银炉,打造妇女头上戴的头饰,两个人同心协力,省吃俭用,苦心经营,加上待人接物态度好,生意才日见起色,慢慢就起家了。
  当时并没有正式字号,两人觉得应该起个名字,商量以后起名为“广盛公”。这是乔家第一个有名称的商号。乾隆后期,乔、秦两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铺,逐渐向外拓展。当时包头就是个农村,是内蒙古游牧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交界的地方。当时包头的商会很大,代替
了政府的职能。这个地方势力最强的就是乔家,一直垄断着这里的贸易,资力越来越大,买卖越做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后来,“复盛公”繁衍出许多子公司,最多时有14家,但许多财东抽大烟,逐渐撤走了资金,有人卖,乔家就买下来,到最后,秦家也撤资了,“复盛公”渐渐成为乔家的独门生意。这是他的发家史。
  中兴家业乔致庸
  乔致庸(嘉庆二十三年即公元1818年—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享年89岁,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皇帝。他继承祖业,分家的时候取号“在中堂”。“中”指的就是中庸之道。
  乔致庸坚信中庸之道,所以他认为经商首先要重信用,第二讲义,第三才是利。他按“信义利”这样的主张来排位置,所以也受到了顾客的认可。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复盛公”的根基巩固,信誉日彰。光绪三十年为了扩大再经营,“在中堂”又独立资本,在包头增设了“复盛全”、“复盛西”。咸丰以后又增设了复盛菜园280亩及复盛协、复盛信、复盛油场等,统称“复字号”,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复字号”以其发达的商业促进了包头的市场繁荣,对包头城的形成和建设起了推动作用,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而“在中堂”则凭借包头这些发祥地,垄断、操纵内蒙古市场,进而把商业字号陆续延伸至平津、东北直到长江流域各大商埠。
  光绪十年(1884年)乔家创办了“大德通”、“大德恒”两个票号。山西商人的商业发展,必然要有资金调度,需要货币支付,因此从经营资本分离出来一种专门进行货币经营的机构,就是金融机构。在山西创造的金融机构里第一种是当铺,第二种叫钱铺,第三是印局,第四是账局,第五是票号。山西商人最早创造了这五种金融机构,其中票号生意做得最大,到了1900年以后成为了清政府的财政支柱。
  自强不息乔映霞
  光绪十年以后,晚清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生意不大好做了,但乔家仍然自强不息,最典型的代表是乔映霞,是乔致庸次子景仪之子,为乔致庸长孙,“在中堂”后期的家务主持人。
  乔映霞事业心强,青年时代倾向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民国初年,“在中堂”由他当家,治家也很严格,兄弟成家后均让其另立门户,独立为生。还自命斋名,如“自强不息斋“、“退思补过斋”、“知不足斋”等,能看到他的思想。在他执掌家务期间,“在中堂”的生意又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乔家衰落始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25年是北洋军阀时期,1925年冯玉祥部队向西北撤退,军饷由包头商号筹垫,乔家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损失粮食300万担、还有银元等,合计大约150—190多万银元。1937年10月,日本军占领包头,复盛西、复盛公、复盛全3家当铺和估衣店并入日伪新银当;两家钱庄并入日伪的同和实业银行,资金、实物等一律交给了日本人,剩下少数商业苟延残喘。那些少数的商业一直到1955年的“一化三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资产改革结束,才消失。(
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为什么被赶出乔家?
过去的大户人家,都是明争暗斗,只要感觉到对自己不利,管他是谁一律不放过。
乔致庸掌管乔家生意的时候,整个乔家到底有多少钱?

皇家有紫禁城,民间有乔家。山西乔家在乔致庸时达到鼎盛,光建造乔家大院就花费200万两白银,据说乔家大院的每块地砖下都埋有一个铜钱。那么乔家在乔致庸时期,到底多有钱呢?乔致庸1818年出生于山西乔家,幼年就失去了父母,由兄长乔致广养育长大,是乔家的第四代当家人。刚中秀才的乔致庸还没来得及走入仕途,就因为乔致广离世不得不弃文从商,接管家族生意。

乔家作为山西的商贾世家,是晋商中最出类拔萃的晋商。乔致庸的祖父乔贵发乾隆年间走西口做生意时在包头开办了第一家小字号广盛公,差点破产倒闭,乔贵发的生意伙伴很看中他的诚信为人,约定三年后再来收账,三年期满时,乔贵发清还了欠款,生意也越来越兴隆,到嘉庆时,改为复盛公,从此打下了乔家的根据地,也奠定下了乔家诚信经营的作风,开启了乔家的商业帝国。

乔家很重视修身,严格规范子孙后代的行为,不准纳妾,不设戏台听戏,重视子女的教育,子孙都尊祖训。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生意已经很有规模了,乔家也出了5个举人了。乔致庸喜欢读书,他大哥也希望他能中举,再中进士,就算光耀乔家门楣了。

乔致庸接管乔家生意后,将儒术学以致用,运用到商业经营当中,坚持诚信守则、人弃我取、薄利多销、以德经商等原则,以包头祖传的“复盛公”商号为根据地,复兴祖业扩大规模,建立起庞大的“复字号”商业体系,称雄包头,在民间更是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在老家祁县,乔致庸打通南方的丝路,茶路,将丝茶生意做到全国各地。

他除了将家族原有商业生意复兴,还扩大经营领域。兵荒马乱、土匪纵横的时代,乔致庸看到商人带着大量银两外出做生意很不方便而且很危险,认为票号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有乔家雄厚资本实力做后盾,乔致庸大手笔一次就开了大德通、大德丰两大票号,成了最早的大银行家。他的大德通票号、大德恒票号遍布全国各地。

就连清政府也得来他这里办业务,清朝廷的左宗棠、李鸿章等大臣军务费用的一部分也是在乔家票号汇兑存取。在乔致庸经营下,乔家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商铺就达200多家,乔家资产至少扩大了200倍。我们也可以从乔致庸的捐款来想下他到底多有钱。光绪二年1876开始,左宗棠西征新疆督办军务,大战即将开始,而军费所欠高达2000万两。

乔家慷慨解囊赞助了几百万两银子做为军费,左宗棠的军费开支大部分在乔家票号存取汇兑,而且乔家还专门派出一个票号跟随经营办理左宗棠的后勤,粮草等。西北安定,左宗棠在回来的路上还专门登门感谢乔致庸的大义,一见面就喊乔致庸“亮大哥”,再三感谢“亮大哥”,一再表示“西北有所作为,均仰仗亮大哥的票号支持”。

1888年李鸿章开始组建北洋舰队,乔致庸捐款10万两白银,10万两白银对乔家来说不过是零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老佛爷逃到一路西逃到山西,号召山西晋商“借钱”给她,各家都还没敢答应,乔家大德丰的一个小业务员当即答应借10万两白银给朝廷。仅仅一个小业务员,也不用通过经理同意就能敢自借出10万两白银。

只能借10万两白银在他们的日常流水中是很小的一个业务,也说明了大德丰票号很有钱。最后乔致庸直接借了40万两给朝廷。老佛爷为了感谢山西晋商大力相助,决定将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和庚子赔款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交由山西票号来经营,而乔家也是分得最大一杯羹的晋商之一。

建国时有研究表明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两白银到1000万两白银,按照一个健康企业现金流一般占企业资产的30%到40%,那么当时乔家企业资产至少有两千万两白银以上。乔致庸晚年光修建乔家大院就花费了200万两白银,乔家的地产,田产等祖辈固定不动房地产加在一起至少是1000万白银以上。

1888年乔家的大德通票号每股分红是850两白银,而到1908年每股分红高达17000两,大德票号资本至少有800万两白银。这乔致庸去世前的1906年左右,乔家的生意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乔家的全部票号到底值多少钱呢?战乱时期,朝廷开放民间公款汇兑,朝廷有近三分之一的银两存放在乔家这样的山西票号里。

这也是为什么乔致庸时期乔家的资产到达鼎盛,虽然之后辛亥革命,失去了清朝廷的依靠,山西票号率崩溃瓦解。与他同期的大资本家盛宣怀1916年离世的时候,丧葬费用就花了白银30万两,留下白银1200万两,专业会计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最后才清点完他的资产,高达3000万两白银以上。乔致庸从1818出生到1907年去世,乔家在乔致庸去世前1906年全盛时期算的话,乔家的总资产至少有4000万两白银以上。

清朝1两库平银约相当于37.26克纹银,现在银大概6元/g,1g纹银按5元折算的话,那么4000万两白银至少相当于60亿人民币,有可能当时没有这么多也可能比这个还多。随着票号迅速崩溃,资产迅速减少,后面随着日军的侵略,乔家也失去了垄断包头的复字号,其他的生意也大受影响,资产大打折扣。


乔家在乔致庸的时期到底多有钱?

2006年由陈道明、蒋勤勤、马伊琍主演的《乔家大院》一上映便深受观众喜爱,堪称一部佳作,《乔家大院》讲述的是,乔致远因生意失败,因病去世,家大业大的乔家面临破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乔家大奶奶曹月枝,将上京赶考的二弟乔致庸接回家让他掌管乔家。

乔致庸为了拯救乔家,放弃和他青梅竹马的江雪映,反而迎娶富商之女陈玉涵,在陈家的帮助下乔致庸一步步将乔家的家产做大做强。《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都是因为他发生的历史背景。《乔家大院》发生的历史背景在清朝咸丰年间,这个时候国内列强纷纷在中国横行无忌,而清朝内部则正在进行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另外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一时间让清廷大乱,在中后期清兵面对太平军时,屡战屡败,就连洋人的火枪队都败在太平军的手上,可想而知当时清廷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而咸丰当时从北京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原本太平军运动可以席卷全国,可是因为洪秀全的贪婪心里,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被杀后,清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击败太平军。

在国家危亡的关头,乔致庸用自己的智慧再乱世中成就自己的报负,在剧中乔志远是一个矛盾的人,一面对太平军心心相映,而当清廷遇到危险的时候,乔志远又挺身而出。太平军被消灭后,左宗棠等人要组织湘君对新疆伊犁用兵,此时清廷刚刚经历大乱,并且赔偿给列强很多钱财,加上洋务运动,清廷耗费大量的军备,此时清廷的国库已经空虚,乔致庸在这个时候对左宗棠慷慨解囊,这才有左宗棠收复伊犁。不仅如此除了资助左宗棠的军资之外,乔致庸还经常为清政府捐款。

乔家大院真正崛起是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后,当时清廷已经是丧家之犬,乔致庸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决定资助清廷。乔致庸让乔家大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

那么乔致庸时期的乔家大院到底有多少钱呢?

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代传人,接过哥哥乔志远的班后,他手中的乔家每年光现金的流动便达到1000万两,这还不算乔家当时的店铺出租这样的钱,当时清政府一年的税收也仅仅只有五千万两,乔家的固定资产便达到五千万两白银,按照这个数据来看乔致庸时期的乔家真可谓富可敌国,世界富豪更是不在话下。

不仅如此乔家每年除了这些收入外,还要支付清政府15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每年支付给清政府的这些钱乔家早就从富可敌国成为富可压国。这个数据看乔家可以算得上一个大富豪,不过在当时那个动乱的时代,金银都是转瞬即逝,在战争时期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枪声一响,黄金万两”。作为一个商人乔致庸自然知道这样的道理,因此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乔致庸花费巨资建造一个可以堪比皇宫的“乔家大院”。

对于乔致庸来说建造“乔家大院”是他这一生最后能为国家做的事情。而“乔家大院”也成为北方一座金碧辉煌的院落建筑,乔致庸的成就是时代赋予他的,倘若没有大哥乔志远的死,恐怕乔致庸会一辈子碌碌无为,只是为了一个功名而奋斗,或许他可以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甚至会成为府台(乔致庸曾经捐过二百万两而被清政府册封的官,因为是买来的因此没有太多实权,府台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慈溪问乔家要和赏赐,乔家说了哪4个字?

提起慈禧太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掌握了清朝末年几十年的大权,同时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一个女人能够掌握大权,并且也确实维护了清朝一段时间的稳定。有人说她没有治国的能力,并且后期目光短浅,朝政腐败。具体怎样对他评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两次出逃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的时候,外敌入侵,一时之间战争纷乱,实在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代。而当时的统治者又腐败无能,并且又盲目自大,所以让当时的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而我们也都知道,慈禧曾经仓皇逃窜。但其实不止一次,她曾经两次出逃过,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时候。当时眼看英法联军就要进攻北京了,她立刻和咸丰皇帝开始逃亡,向着热河的方向前进。


那个时候说什么家国大义,最重要的还是保自己的小命。所以当时列强军队不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城内。

第二次出逃,就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了。当时的北京又是兵临城下,这次的出逃,他们更加的狼狈,慈禧自乱阵脚,临走前还不忘派李鸿章前去和列强谈判,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落魄''西狩''

虽然出逃的目的都不怎么光鲜,但是慈禧太后还是不愿意承认,她自说自话,将慌乱的出逃粉饰为''西狩''。因为第二次出逃的时候,实在是事发突然,当时慈禧的阵脚已经大乱,也没有办法做准备,所以她只能用游玩的心态逃跑。

没有时间做准备,所以他们带的东西也就不充足,粮食和钱财都很少。但是他们几个人却丝毫不知节俭,到后来随从的人员们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了,只能寄一顿饱一顿的跟着跑。后来他们跑到了怀来县,这个时候他们生活就好了一点了,因为怀来县的县令是曾国藩的孙女婿,并且对慈禧太后那叫一个好生招待。


只要四字!

这个限令名叫吴永贤,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看到慈禧太后来到这样一个小县城,觉得简直是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当时周边的官员们都对慈禧作壁上观,因为大家都看得很明白,因为慈禧到底能不能回京都不敢确定。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他们这次准备不充分,但是随从却不少。所以一时之间过的也非常紧张,而乔家作为当时很大的商户,慈禧便对他们开口了,这么一开口,便是10万两黄金。

乔家遇到这样的事儿可真的是倒了大霉了,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将这10万两给了慈禧,就当是破财消灾了。当时的慈禧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于是便喜上眉梢,并且问乔家需要什么赏赐?


说白了,慈禧还是好面子,都已经这么落魄了,还说要给别人赏赐。当时的乔家便向慈禧要了四个字,那便是:''福种琅嬛''。慈禧回京之后,便派人把这个四字便给了乔家。有人觉得乔家傻,只要了这么一个赏赐,但是其实他们还是很聪明的。因为当时的慈禧落魄,这样的要求,一方面保足了慈禧的面子,另一方面,在后期这样一块大匾可真的是一个利于乔家生意的大招牌。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乔家,在当时到底有多富有?
就他们在最鼎盛的时期,慈禧曾想过向他们借钱。而乔家大院的主管私下里借给慈禧10万两白银,但却没有要求其归还。纵观整个乔家,现在肉眼可见的则是乔家大院的辉煌壮阔,更能体现当时乔家的富裕。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