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尉缭和秦始皇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11更新:2022-07-27 22:04:04

尉缭作为嬴政的重要谋士,他最后怎么样了?
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自行离开了。因为归顺秦国本不是他的本意,而且他深知秦始皇的为人。所以在秦始皇功成名就后,为了避开朝廷纷争,归隐山林。
尉缭是什么人物?
尉缭在战国时期有两人,其中一人为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另外一人是秦王嬴政时期的国尉缭。因同在战国,容易混淆。尉缭在史书所提及的一般指魏缭。
生卒年不详,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开封尉氏县)人。不知姓,名缭,秦王赵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尉缭子》时又称“尉缭子”,为鬼谷子弟子。
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相传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赵政赏识之初曾经认定嬴政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赵政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赵政为他安排的住处。
从《史记》的记载可知,秦始皇嬴政时代的尉缭与魏惠王时期的尉缭时间上相差近百年,故二者不可能为同一人。
兵书《尉缭子》作者存疑: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仅能证明《尉缭子》不是后人所著的伪书,无法证明该书的作者是谁。《尉缭子》兵书,依然无法判断是由魏惠王时期的隐士或是秦王赵政时期的国尉著作,史学家众说纷纭。
尉缭的姓应该怎么读啊
姓 氏 前 读 yu
名字前-读weI
秦始皇有个重要的谋士尉缭,他的下落如何?
他很聪明,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深知秦始皇的为人,因此不愿留在他身边,悄然隐去,下落不明。
秦朝将军尉缭是怎么死的 尉缭是被杀死的吗
史书没有记载尉缭怎么死的。
  尉缭一生事迹,史籍载之不详,大约活动于魏国由安邑迁都于大梁的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因称尉缭。
  他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古代多以官名作为姓名,如宗正此姓,源于汉朝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魏缭之父、爷爷、太爷均在魏国担任国尉职位,而后尉缭又在秦国担任国尉之职,故人多以称之尉缭。
秦朝尉缭是个怎样的人?
尉缭是秦王政时期的国尉魏缭。
魏缭生卒年不详,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原姓魏,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
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相传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嬴政赏识之初曾经认定嬴政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但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嬴政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嬴政为他安排的住处。
兵书《尉缭子》作者存疑: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仅能证明《尉缭子》不是后人所著的伪书,无法证明该书的作者是谁。《尉缭子》兵书,依然无法判断是由魏惠王时期的隐士或是秦王政时期的国尉著作,史学家众说纷纭。
尉缭和秦始皇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
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
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
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
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
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
卒用其计策。
上面是史记原文,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 秦王发觉了,极力阻止,最后终于任用他做秦国国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