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什么季节乐器又称为梆子腔)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1更新:2022-07-27 22:00:53

梆子的梆子腔

亦指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江苏梆子(豫剧的徐州称呼)等。
\



什么季节乐器又称为梆子腔

枣木梆子击节乐器又称为梆子腔。

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称"棒子腔”。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称"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简介:

乐器,英文: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乐器的界定,音乐界和乐器学界有不同看法。

音乐界认为,用于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乐器;乐器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具,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祈祷诵经中敲打的法器、婚丧中的礼仪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乐器,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


梆子腔的唱腔结构
在梆子腔形成之前,戏曲音乐(昆腔、高腔)都以曲牌为其结构单位,这种结构形式称为“曲牌体”。梆子腔形成后,它的以一对上下句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唱腔结构形式,标志了“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梆子腔在音乐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以上下句为唱腔的基本结构单位。上下句分别由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构成,两个句子通常字数相同,一般为七字或十字句。上下句在音乐上明显的标志,就是乐句的落音。梆子腔唱腔的上句通常落在调式的不稳定音上,下句落在主音上。梆子腔中连接上下句的器乐伴奏,被称为“过门”。从戏曲音乐史的角度看,梆子腔中的过门也有较为特殊的意义,宋元时期的南北曲及明代昆腔、高腔中是没有过门的,最早使用过门应该是在梆子腔中。
梆子腔唱腔由不同的板式构成。一般梆子剧种均分成八种板式,其中正板五种:原板、慢板、流水、快流水、紧打慢唱;辅板三种:倒板、散板、滚板。
什么又称梆子腔?

梆子腔,汉族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

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陕西的秦腔、山西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北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山东的莱芜梆子等,均属梆子腔。

来源:

关于梆子腔的渊源,不少研究者均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各不相同,较有说服力的是陕西学者王依群的研究成果。

他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基本板式“二六板”与过去在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道教“善人”讲经劝善的“劝善调”基本唱法之间的联系,认为秦腔的核心唱调,极有可能是由类似劝善调之类的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的。


梆子腔的各地分布

梆子腔(秦腔)形成后即盛行于陕西,并广泛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在陕西境内,秦腔分为四路: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中路秦腔也叫西安乱弹,以西安为活动中心;南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安康一带,也叫汉调秦腔、汉调桄桄、桄桄戏;西路秦腔以原凤翔府所属地区为活动中心,凤翔府旧称西府,因此西路秦腔也称西府秦腔。
清代中叶,梆子腔已越出秦地,大量向其他地区流传。至乾隆年间,梆子腔已流传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份。在所流传的地区,梆子腔银快地就与这些地区原来的乡音土调结合起来,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
梆子腔在山西的流行、发展,形成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山西境内的四大梆子戏,其中,中路梆子又称山西梆子,就是现在的晋剧。
梆子腔流入河北,发展为河北梆子、老调梆子、蔚州梆子、武安平调、泽州调等,其中,老调梆子又分为东、西、南三路。河北最有名的是河北梆子,又称为京梆子、直隶梆子、卫梆子(指天津卫),广泛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
在河南,则有河南梆子(豫剧)、怀梆、宛梆、大平调等。河南梆子(豫剧),广泛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天津、北京、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台湾等亦有豫剧剧团,是中国专业剧团和观众最多的剧种;豫剧又分为豫西调(也称西府调)、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现代调五大音乐流派;豫剧也是现今梆腔中发展最繁荣的一个剧中。怀梆流行于河南沁阳一带;宛梆也叫南阳梆子,流行于河南方城、镇平、南召、西峡等地。大平调俗称大梆子戏,因其所使用的梆子特别大而得名,流行于河南滑县、濮阳及山东、安徽、江苏部分地区。
在山东,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汶上梆子、枣梆等。山东梆子流行于菏泽、曲埠以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因菏泽古称曹州,山东梆子也曾称为曹州梆子;章丘梆子也称为东路梆子。
此外,在安徽有安庆梆子、沙河梆子(即豫剧沙河调流派);在贵州,有贵州梆子戏(亦即豫剧的一种称谓);在云南,有滇梆子(即现在的滇剧);在江苏,有江苏梆子(徐州梆子)(亦即豫剧的一种称谓)等等。
除了直接可归属于梆子腔声腔系统的剧种以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戏剧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梆子腔的影响。
汉剧,旧称楚调,也称汉调,曾广泛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对湘剧、川剧、赣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清中叶进北京,与徽调融合而演变为京剧。汉剧的声腔有西皮、二黄。陕西梆子传入鄂西北后演变为“襄阳腔”,后改称“西皮”。
梆子腔入川,演变为独具一格的“四川梆子腔”——弹戏,成为川剧的五大渊源之一。
在浙江,绍兴乱弹(即现在的绍剧,也叫绍兴大班)、温州乱弹(即瓯剧)、金华戏(即婺剧)、台州乱弹、黄岩乱弹、处州乱弹、浦江乱弹等乱弹戏,均受过梆子腔的重大影响,至今其声腔中,保留着秦腔传入南方后演变而成的成份,其保留剧目中尚有不少来自秦腔的剧目。
至于广东粤剧的唱腔,博采多家,是先有梆子而然后与二黄合流;粤剧的梆子,系融合了南方梆子(安庆梆子)、乱弹诸腔、襄阳调、北方梆子诸因素形成的风格独特的声腔。


地方戏曲“梆子腔”唱腔结构特点是什么?

“梆子腔”是我国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其最主要的特色是用硬木梆子击节来控制节奏。它是最早采用板式结构变化的戏曲之一,发源于明朝末年的西秦腔。西秦腔和各种 民间以及地方方言相结合,逐渐演变成为梆子腔支系。梆子腔起源于我国陕西地区,陕西在战国时期属于秦地,所以梆子腔也是秦腔的一种,是陕西、甘肃一带的名歌、民间小戏法逐渐发展的一种产物。它以不同的板胡为主要演奏 乐器,调式上面多为徵调式,分上下句的唱调,流畅华彩的花腔乐句夹杂其中,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曲调采用七音阶结构,多跳进式旋法,擅用闪板,音乐风格粗犷、激昂、悲 壮又高亢。从音乐的结构形式来划分,戏剧音乐可分为板式变化结构和曲牌联套结构。梆子腔就是我国最早的、最典型的一种板腔体结构戏曲。板腔体戏剧音乐,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展 现出不同的变化节奏。梆子腔的音乐将一对上下句作为基本的结构单位,上句和下句字数基本上相等,或7个字,或10个字,句子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也就是乐句的落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