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简介(黄炎培的介绍)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772更新:2022-07-28 02:05:22


杨斯盛简介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0393/node70403/node72561/node72676/userobject1ai82326.html
《川沙县志·杨斯盛传》

杨斯盛(1851~1908年),号锦春,青墩人。幼丧父母,家贫习泥工,年十三往沪。光绪中,上海江海北关建榷署,因款式新颖,群匠愕却,无人敢承担,斯盛独应之。工成后,大为西人叹赏,于是业务日盛,家渐富裕。自憾失学,先在宗祠设义塾,并捐助至元堂义塾经费,及川沙小学开办费。光绪三十年(1904年)敦请黄炎培、张志鹤、南邑副贡顾次英女,创设广明小学于上海公共租界新马路,并设师范讲习所。旋即购地于浦东六里桥南,建设浦东中学校,储基金十二万两,先后捐充学费二十余万两。三十年秋,风潮巨灾,海滨人畜,大量淹毙,复捐三千金;又向同业倡募,共得三万元,付修筑海塘,以工代赈,而不居其名。劝募二万余元,创上海水木工同业公所,并筹设水木业小学校。沪杭筑路,将借外债,地方人士力争自力,斯盛斥万金,购路股,并劝同业认购,骤得数万股。建浦东中学时,自南码头至艾家坟,筑石路,长二千八百余丈,以利行人。又浦东绅董议筑路,设路政局,抽渡捐充费,舆情大沸,集众至数千,毁局拆屋,几酝巨祸。斯盛时养病中闻警,扶疾舆往,不数言,众皆散去乃罢渡捐,捐费由斯盛自出。并募同业出资,筑洋泾至陆家渡石路,长十余里。又捐助上海医院建筑费五千元,改筑严家桥任费六千元,凡所捐教育慈善务事业,更难计数。严家桥纯用塞门德土(即今水泥),以钢铁为骨,其用材构造为中国首创之建筑物,斯盛自出心裁,亲往督工,未一月,以劳卒。杨斯盛毁家兴学的事迹,人皆景仰,清学院唐景祟,于丙午(1906年)秋莅沪视学,赠匾额,并奏请朝廷给奖。当部饬呈送事迹,嘉奖衔名时,杨谢而不复,可见其高尚精神。宣统二年(1910年)巡抚程德全又专折奏奖。翌年,赠以盐运使衔,宣付国史馆立传。民国初,地方人士铸立铜像于浦东中学,以为永久纪念。“十年动乱”之中,像被毁。粉碎“四人帮”后,像又重铸,仍立于浦东中学。
黄炎培的峨眉天下秀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读文章读书的感觉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写读后感最好是实际写自己的感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黄炎培的儿女有哪些?
黄万里:黄炎培之子,我国著名水利学家。(1901—2001)
黄竞武:黄炎培之子,革命人士。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经济硕士学位。(1903—1949)
黄大能:黄炎培之子,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副理事长,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1916—)
黄自:黄炎培堂兄黄洪培的儿子,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家。(1904—1938)
黄方毅:黄炎培之子,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孟复:黄炎培之孙,黄竞武之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黄观鸿:黄炎培之孙,黄万里长子,2005—200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1974—)
黄炎培是什么人物?

黄炎培故居的简介

  
“内史第”又名沈家大院,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与在建的迪斯尼为邻。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1878年诞生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黄炎培故居;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耀如与倪桂珍夫妇携子女于1890年—1904年在此生活了十余年,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据考证,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新文化旗手”胡适也与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黄炎培的介绍

《黄炎培》是赵镭执导,张铁林主演的人物传记电视剧,于2010年5月27日在央视八套首播。该剧讲述了我国现代民主主义战士、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人、教育家黄炎培的生平传记1。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