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诚(无头东宫的皇帝和造王者的赵贵诚是不是同一个人?)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166更新:2022-07-28 01:42:31

宋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到底有多惨
公元1125年8月,金国大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宋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公元1126年1月2日,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1月22日克信德府。

  当金兵侵入中山府,距东京只有十日路程,情势更加紧迫。徽宗又想弃国南逃。给事中吴敏去见徽宗,竭力反对逃跑,主张任用有威望的官员,坚持固守。吴敏荐用太常少卿李纲。李纲奏上"御戎"五策。又说:“陛下如果不传位太子,不足以招来天下豪杰”,要徽宗宣布退位,“收将士心”。徽宗任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

  金兵越来越逼近。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前。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徽宗苏醒后,索要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我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出龙德宫。”

  十二月,太子赵桓即位,年号为靖康。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决定连夜向南逃窜。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去避祸。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

  公元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靖康元年九月,太原失守,金兵南下,与东路军合围汴京,并于十一月攻占开封外城,假惺惺地宣布议和退兵。窝囊的“徽钦爷俩儿”居然信以为真,钦宗被迫前代表父亲徽宗亲自去和谈,可到金营才知道,所谓和谈分明就是筹备投降仪式。吓破胆的钦宗虽然对金人俯首帖耳,保住了性命,却苦了开封的百姓,金人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马匹无数、少女一千五百人等等。钦州回来后,立刻安排人在开封城内大肆搜刮金银布匹、马匹和少女等,开封一座孤城根本满足不了金人的胃口。

  所以,一时间搞得开封城内“马匹为之一空”,“少女死伤无数”,宋钦宗为了凑够少女的数量,竟然不惜让自己的妃嫔抵数。当时的开封城就是一座鬼城,史载汴京百姓无以为食,将城中树叶、猫犬吃尽后,就割饿殍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也就是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宋钦宗被废为庶,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宋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史称“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从此之后,宋徽宗开始了多年的俘虏生涯。他带着儿子赵桓被俘之后在金国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是颠沛流离,凄惨非常?还是乐不思蜀,继续寻欢作乐?

  今天,野史君就来聊一聊宋徽宗被俘之后的那些事。

  说法一:凄惨无比
  ----------------------------------------------------------------------------------------
  第一种说法就是徽宗在金国过得十分凄惨悲凉。

  徽宗一行分乘860余辆牛车一路北行。七月二十日,徽宗、钦宗在燕京相见,父子抱头痛哭,悲愤不已。徽宗原以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将徽宗父子迁往更远的上京。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的《在北题壁》: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由此可知徽宗被俘初期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所居住的环境也十分简陋。

  钦宗到达金营后,受到无比的冷遇,宗望、宗翰根本不与他见面,还把他安置到军营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屋内。屋内陈设极其简陋,除桌椅外,只有一个可供睡觉的土炕和两席毛毡。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钦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

  当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烧取暖。

  宋徽宗不仅自己过的惨,和他一起被俘的王宫大臣后宫亲眷们过的更惨。跟随“徽钦二帝”被俘的皇后、嫔妃、帝姬、宫女、以及开封城内的民间女子,估计数量达数万。据记载,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时,仅皇室就有“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被掳的妇女基本都成了金军的随军慰安妇,皇室有名分和地位,且有姿色的都为金国皇帝或大臣霸占,其余则被其他金军强奸折磨,还有一些金人看不上眼的被充入洗衣院,成为下等奴隶或妓女。

  史载靖康二年四月五日,徽宗见到韦贤妃也就是赵构的母亲等人乘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声,不觉五脏俱裂,潸然泪下,此行必是被金军将领招去强暴。四月七日,徽宗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奸污。八日,抵达相州时,适逢大雨不断,车皆渗漏,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又被金兵奸淫。宋钦宗的皇后朱氏时年26岁,少妇丰韵,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军官兵的调戏。一个叫骨碌都的金兵调戏朱皇后,吓得朱皇后心腹疼痛,骨碌都竟然趁机抚摸她的胸口。

  建炎二年也就是公元1128年八月,徽、钦二帝抵达上京,金人要举行献俘仪式,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还有后妃、宗室、诸王、公主和附马等,都得穿上金人百姓的服装,头缠帕布,身披羊皮,袒露上体,到金人的阿骨打宗庙行“牵羊礼”。朱皇后不堪受辱,自尽而忘。

  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

  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

  据传,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

  钦宗见父亲死了异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击。21年后的绍兴二十六年也就是1156年六月,宋钦宗也死了。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1156年6月,金主完颜亮命钦宗出赛马球,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然而,直到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

  说法二:还算过得去
  ----------------------------------------------------------------------------------------
  宋徽宗被俘之后生活状况虽然惨不忍睹,但是在他被俘之后到死去的八年时间里,他仍旧生了六个儿子八个女儿。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其一,多才艺;其二,多子女。在艺术领域,不论是吟诗作赋,填词作曲,还是笔墨丹青,鞠场竞技,宋徽宗堪称一流;在生育方面,宋徽宗也以多子多女,在中国古代帝王生育史上独领风骚。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三十四女”。单凭这份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宋徽宗已经毫无悬念地坐稳了历代皇帝中孩子数量最多的头把交椅。

  说到靖康之耻就要提到一本书,名叫《靖康稗史笺证》,是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对汴京沦陷、金兵北归记述非常详细,因内容非常耻辱,故正史多无法记载。该书包括:《开封府状》、《青宫译语》、《呻吟语》、《宋俘记》等七部分,由不同作者根据亲身见闻,逐日记录而成,各种资料相互验证,参考价值颇高,是探究宋徽宗被俘前后生子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宋徽宗生孩子多,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好色。《宋史》评价他“轻佻”,算是留了面子。据《靖康稗史笺证·青宫译语》记载: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就颁给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徽宗退位后,北宋皇宫裁剪了宫女六千人”。能够一次裁减六千宫嫔,估计宋徽宗在位时后宫人数不下万人。身为皇帝、太上皇,宋徽宗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理政和御敌上,而是醉心于创作,纵情于床第,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覆亡。

  入金后,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受尽侮辱,疲于辗转,最后在五国城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落脚。期间,虽然条件差了些,空间小了些,但宋徽宗周围的女人却不少。据《靖康稗史笺证·开封府状》记载,宋徽宗被俘时,有封号的妃嫔和女官有一百四十三人,无名号的宫女多达五百零四人。这些妃嫔,分几个批次被押运到了金国,除去中途死亡和被金人霸占的之外,仍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宋徽宗的身边。

  《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入国后,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具六年春生,不是昏德的骨肉”。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宋俘记》是金人所著,在涉及宋徽宗颜面方面,未免毫无顾忌,但这更提升了它的可信度。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

  也有学者据宋徽宗被俘后所生如此多的子女进行推测,说他或许没有传说中过的那么惨,在金国的生活也许还是不错的。

  押解宋徽宗北上的人是金国元帅完颜宗望,据传这个人“仁慈善良,喜读佛道,军中号称‘菩萨王子’”,而且,直接负责宋徽宗一行的人叫阿计替,曾经是宋朝人,他说:“我本大宋人,感他南朝恩德,故在路所不拘絷,惟是温言抚恤,又戒约左右护卫。”因此,在北上的路上,宋徽宗并没有受到刁难,反而生活得不错,到了“日送鸡兔鱼肉酒果”的地步,还经常被完颜宗望邀请一起看球。到了天冷的时候,徽宗还分到了“绢万匹”,徽宗又把一百五十匹赐给了宗室做冬衣,俨然还是皇帝的做派。

  而徽宗的大女儿嫁给了金太宗的儿子,六女儿也嫁给了金太宗的侄子,九女儿嫁给了金太宗的四子,也就是我们熟悉得不得了的金兀术,还有十三女、十六女也都嫁给了金国的王室,所以,徽宗在金国的地位绝对无比尊崇。金熙宗上台后,一下子娶了他的三个女儿。作为老丈人徽宗的生活不说是礼遇有加,也不至于凄凄惨惨。

  当然,这一说法缺乏具体的史实依旧,我们无法考证。目前,大多还是倾向于徽宗被俘后境遇凄惨的说法。

  宋徽宗的后代们
  ----------------------------------------------------------------------------------------

  前面说道徽宗一共生了八十个子女。那么,这八十个孩子的命运如何呢?

  先说皇子,北宋灭亡前,三十二个皇子中有七人夭逝,除去赵构剩下的二十三个皇子,连同后来出生的赵极、赵柱、赵檀等六个皇子,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做了亡国奴;至于四十二位公主,除“恭福帝姬出生不足周岁,金人不知,所以没有带走她”得以幸免外,其余的要么夭折,要么死于颠沛,要么成为金人的战利品,供人奴役或淫乐,最后均不知所终。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过,话说回来,宋徽宗父子、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所掌握的高度文明,最终却为野蛮的女真族打上了永久的汉文化烙印。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也就是说,后来,满清的某些望族,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生孩子最多的宋徽宗,所没有想到的。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对宋徽宗的一点安慰。
赵贵诚在东城区公安局里的职务是什么?
登录东城区公安机关的官方网站即可查到相关领导的相关信息供参考。
赵匡胤和赵构有什么关系?
赵构是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的后代子孙,赵匡胤死后是他弟弟赵光义登基的
在造王者中,樊红缨和赵贵诚、赵贵诚与德妃的结局如何?
同步更新的。谁知道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贵诚做皇帝 那贵和十有八九不死已经不错了。 红樱成了妃子。德妃后来变得很坏 估计最后也要死。余靖与董昭相争,除掉了董昭。最后却被贵诚对付。这是我根据电视剧介绍和我多年看TVB的经验推断出来的 八九不离十。
其实我怀疑红樱是余靖妹妹。她没死但是失去记忆,被照麟收养,所以照麟收养的时候她生病。可能就是在河里漂泊太久发烧。 TVB总是这样。出现每个人物都有意义
无头东宫的皇帝和造王者的赵贵诚是不是同一个人?
无头东宫的皇帝是北宋的宋真宗,曾经亲征激励宋军对辽国的战争;而造王者里的赵贵诚是南宋的宋理宗,曾联合蒙古灭掉金国。
赵匡胤和赵构有什么关系
赵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后代。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之后北宋的皇帝就是赵光义的后代。
赵光义生赵恒,赵恒生赵祯,赵祯生赵曙,赵曙生赵顼,赵顼生赵煦,赵煦生赵佶,赵佶生赵构。

扩展资料:
1、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东京汴梁大雪纷飞,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得病十多天了,身体不适,心中烦躁,于是召皇弟开封尹、晋王赵光义入宫,兄弟俩在万岁殿内屏退旁人,秘密议事,诸侍卫宫眷不得闻。当时殿外侍从曾看见万岁殿内烛影摇动不已,太祖和晋王对坐的影子映射在窗户上,身影晃动,似乎晋王在离席退避、谦让什么。又过了片刻,殿外人听到殿内有斧子戳地击物的“笃、笃”声,同时听见太祖大声地吩咐晋王“好好做!好好做!”,此时计时的漏鼓已经敲过三更。当夜四更,太祖驾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岁。十月二十一,晋王赵光义登基,当年改元太平兴国,赵光义即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这件事情,就是宋代历史第一迷案——“烛影斧声”。

抛开太祖和太宗兄弟间传位的迷案不管,这里单说太祖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在位时期的待遇和处境,看看太宗一系皇帝是如何对待太祖后代的。

太祖一生,共有四子六女。其中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史料中记载很少,就连名字都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由刚登基的徽宗赵佶起的,并追封德秀为滕王、德林为舒王。所以,这两个太祖的皇子没有多少可说的,既没有生前享受富贵,身后也默默无闻了一百多年,不喜不悲。

而太祖六个女儿中,申国、成国、永国三位公主都是早夭,没有什么事迹可言。另外三个女儿,昭庆公主(魏国大长公主)、延庆公主(鲁国大长公主)、永庆公主(陈国大长公主),都活到了真宗在位时期,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三位驸马也都是太祖时开国功臣的儿子(分别是王审琦、石守信、魏仁浦之子)。作为女儿来说,她们按照皇家制度、规规矩矩地出嫁、分府,生活波澜不惊,在史书中也是寥寥几笔,没有过多的着墨,平安富贵地走完了一生。

这里着重说一下太祖次子(实际上的长子)德昭、四子德芳。

赵德昭,宋太祖次子,生母是太祖的发妻孝惠皇后贺氏,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生于汴京。因为太祖长子赵德秀早夭,所以赵德昭实际上是太祖的长子。

建隆元年(960年),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社稷,登基称帝,建立了宋朝。这一年的赵德昭只有十岁,少年不更事,而之前的五代更迭中,因为皇位继承人年幼不能掌控朝政从而被权臣夺走社稷的事情不在少数,甚至太祖本人都是以此故事获取的后周江山。所以,为了稳固社稷起见,太祖没有立即立赵德昭为皇太子,而是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册立自己的二弟赵光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封尹、兼中书令。

五代旧制,如果皇室成员担任开封尹的话,那么就被视同为实际上的皇储,后晋出帝、后汉隐帝、后周世宗,都是以皇子身份担任开封尹,最后登基为帝的。太祖册立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就有越过未成年的次子、立年长的弟弟为继承人、以保社稷稳定的意思(赵光义此时已二十三岁,并参与了拥立太祖称帝的陈桥兵变,政治经验丰富,不是不谙世事的赵德昭可以相比的。)

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年十四岁,按照制度出阁。前代皇家规矩,皇子出阁则册立为王。太祖却认为赵德昭年纪尚幼,不宜立即封王,还是渐进封爵为好,于是只授任其为贵州防御使,但不领实任。开宝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赵德昭二十周岁,太祖举行大宴,增皇弟开封尹光义、兴元尹光美、皇子贵州防御使德昭的食邑,以示庆贺。

开宝六年(973年),太祖再授皇子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终太祖在世之日,赵德昭一直没有封王。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在那场诡异的“烛影斧声”之后,太祖驾崩,皇弟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登基,成为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以及对兄长一脉的尊崇,太宗加封皇侄赵德昭为京兆尹,移镇永兴军(即西安),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另一皇侄赵德芳则接任兄长赵德昭所遗下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官爵。太宗并规定太祖的子女皆称皇子皇女。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太宗派大军北上围攻十国中的最后遗存:北汉,准备彻底结束近百年的中原割据局面。二月,太宗率军亲征北汉,并许诺攻克太原(北汉都城)后犒赏三军。宋军在皇帝亲征和重金封赏的双重激励下,气势如虹,先在白马岭击退辽国援救北汉的军队,然后一鼓作气全线进攻北汉。五月初六,内外交困的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太原被宋军攻克,北汉灭亡,宋朝至此形式上一统中原。在攻伐北汉的军事行动中,武功郡王赵德昭一直随侍叔父太宗左右。

五月二十,太宗不顾诸臣反对,决心趁灭北汉之军威,自太原出发直驱幽州(北京),一举收复幽云故土。宋军全凭战前太宗亲征及厚赏许诺,才奋勇向前,夺取了灭北汉的胜利,这个时候都想让太宗将破太原的奖赏兑现,再行北伐。而太宗说等到攻克幽州后,一并将封赏再行颁发。宋军将士心中不满,多不愿前往幽州,但是又畏惧太宗责罚,所以勉强成行,但战斗力大大不如攻伐北汉时。

作战初期,宋军在太宗的严厉督促下,一度取得胜利,收复了易州、涿州。六月二十三,太宗以抵达幽州城外,下令诸军围攻。宋军与辽军互有攻守胜败,但是宋军迟迟不能攻破幽州城,而宋军作战已历经半年之久(从攻北汉算起),“将士多怠”,士气低落,已成强弩之末。辽景宗耶律贤则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特里兖(官名)耶律休哥率领契丹五院精锐驰赴幽州前线,援救守军。双方实力天平逐渐向辽国一方倾斜。

七月初六,宋、辽两军在幽州城外高粱河展开激战,宋军先胜,追击耶律沙率领的辽援军。太宗为彻底击败辽国援军,亲临战场督促追击。宋军士卒经过二十天的围城作战,早已疲惫不堪,虽然击退辽军,但是不能围而歼之,只勉强追击出十余里,且回军缓慢。这就导致了战场上太宗御营护卫出现漏洞,防卫空虚。就在此时,耶律休哥率辽军出其不意从宋军防卫的间隙处突然杀来,手持火炬直冲太宗御营。当时天色已晚,宋军慌乱中不知来敌多寡,不敢接战,于是退居高梁河抵御。

耶律休哥与幽州守将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锐骑兵,乘夜夹攻高粱河畔的宋军,同时幽州城中守军也开门出击,协同城外援军猛攻,这时宋军因之前追击辽军败兵,首尾不能顾,无法抵抗接憧而来的辽军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趁机调头反攻,从后追击,配合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两军对宋军实施的追击。宋军前后被敌,同时皇帝的御营也被辽军击破,顿时大败溃散,全军崩溃。

慌乱中,因被辽军攻击而和诸将走散的太宗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只能抛弃大军、夺路而走,期间太宗大腿还被流矢射中两箭,不能骑马,慌忙之中随侍的近侍找了一辆驴车,载着太宗急速南逃。而一直随侍在太宗左右的武功郡王赵德昭则于大乱中和太宗走散,会合其余诸将,收拢败兵,一面抵抗、一面南撤。宋军第一次北伐之战失败。

七月初七天明后,太宗抵达涿州城外,而宋军败兵犹在幽州城外不远,在赵德昭及诸将的收容下缓缓而退。当时宋军大营已经和太宗失去联系,不知皇帝的生死,为了保持军心稳定,于是诸将都有在军中奉武功郡王为新主的意思,赵德昭没有答应,只说先撤军回涿州,稳定军心为先。

太宗害怕辽军追至,不敢入涿州,便绕过涿州直奔金台屯,才敢停驾观望后续。七月初九,宋军依旧没有回撤的消息,太宗命人探寻,才知道诸军在赵德昭的带领下退据涿州,并四处寻找皇帝的踪迹。太宗于是令殿前都虞侯崔翰前往涿州传达诏命,令宋军班师撤回。之前宋军北伐时获得的易州、涿州等地都再度失去。

太宗北伐失败后,对于诸将在乱军中意欲拥立赵德昭为帝之事耿耿于怀,借从征失律的名义惩罚诸将,大部分都贬官外放。同时以北征不利的理由将原先承诺的破平太原封赏也免除。因此诸臣都忿忿不平、埋怨皇帝赏罚不公。在这个情况下,武功郡王赵德昭出于维护皇帝颜面和信誉的目的,向叔父太宗谏言:

“惟陛下赏罚分明是从,应先行破太原之赏,再行失幽州之罚,如此诸臣得以心悦诚服。”

太宗本来因为武将们当初差一点拥立侄子为新主就很是不满,这时候赵德昭又不识好歹跳出来为武将们请赏,到底是要干什么?!大怒之下,脱口而出说:

“令汝自为天子时,再行封赏,犹未晚也!”说完拂袖而去。

赵德昭大惊失色,心中惶恐不安,知道叔父是猜忌自己,又无言以自明,进退不得之下,为了保护妻子家眷不受牵连,于是连家都没有回,返回门下省官衙后(赵德昭官职是门下侍中,在门下省办公),即命属员寻找裁纸刀,然后趁人不备,自刎而亡。

在宫中的太宗得知噩耗后,后悔不已,急忙赶到门下省,抱着侄子的尸体大哭说:“我儿何至于此”。之后,太宗追封赵德昭为魏王、谥号“懿”,追赠中书令。太宗之后的几代皇帝都不断给赵德昭加封,先后追赠太傅、太师,晋封吴王、越王、燕王。

赵德芳,宋太祖四子,也是最幼子,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生于汴京,生母未明。赵德芳比兄长赵德昭小八岁,太祖建国登基时,赵德芳仅仅才一岁。此后年幼的皇子赵德芳先后为太祖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所抚养,几乎视同皇后亲子,尤其受孝章皇后的宠爱。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十七岁的皇子赵德芳比皇家制度所规定的年限晚了三年才出阁,这似乎说明他受到了太祖和孝章皇后的格外优待,所以在宫中被多留了三年。太祖在幼子出阁后授其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这是他兄长兴元尹赵德昭当年出阁时的官职。

当年十月,太祖在“烛影斧声”的疑团中驾崩,赵德芳的叔父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太宗继位后,除了封授赵德昭为京兆尹、侍中外,再将赵德昭所遗下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官职全部加封给另一个皇侄赵德芳,并诏令兄弟俩都可以称“皇子”。

而在“烛影斧声”之谜中,除了之前所说的版本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太祖突然发病,驾崩于皇宫万岁殿,此时晋王赵光义、皇子赵德昭都不在宫中,主持内宫的孝章皇后便指派内宦王继恩前去召唤养子赵德芳前来万岁殿,以安排后事并抢在赵光义、赵德昭之前夺取皇位。但是王继恩没有去接赵德芳,而是直接出宫赴开封府衙,将太祖驾崩的消息告诉了晋王、开封尹赵光义。

早有准备的晋王赵光义于是和亲随、开封府左押衙左押衙程德玄出府,与王继恩冒雪前往皇宫。在王继恩的协助下,晋王直入大内,控制了皇宫局势后到达万岁殿。

在殿内等候的孝章皇后听见声音,急忙询问:“是德芳到了吗?”王继恩大声回答:“是晋王来了!”

存有私心、准备趁乱拥立养子赵德芳为新帝的孝章皇后大惊失色,同时也无计可施,只得不顾礼法,以称呼皇帝的口吻向还未正式登基的晋王示弱:

“我母子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臣民对皇帝的口语化称呼),晋王赵光义也放低姿态,哭泣着回答:“请皇后放心,我们共保富贵。”

至此大局已定,晋王获得了皇位,登基称帝,即宋太宗。孝章皇后则以“开宝皇后”的尊号被太宗奉养于大内,一直到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才去世,安享富贵半生。

太宗登基时,赵德芳才十八岁,年少无知,所以没有任何的实际职务,只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太宗加授检校太尉,不过也是个虚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芳的兄长德昭因奏请封赏武将之事被太宗训斥、忧虑自杀后,太祖唯一的皇子赵德芳也时常处于惶恐惊惧之中,担惊受怕,唯恐叔父会进一步对自己下手。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芳病逝,史书上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来表述,大概就是心肌梗塞之类的病,导致睡觉时心脏骤停而去世。赵德芳去世后,太宗亲临他的府邸哭祭,并辍朝五日,追赠皇侄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也给赵德芳加官,赠太师,晋封楚王、秦王。

而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手握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威风八面的“八贤王”,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不过借用了赵德芳的名字而已,再引用了宗室赵元俨(太宗第八子、人称“八大王”)、赵元佐(太宗长子、真宗曾经赐过他带剑上殿、诏令不名的待遇)的一些史实和轶事,经过后世文学创作者艺术加工、最终融合而成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如《杨家将》、《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传统艺术作品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还满足了普通百姓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美好愿望心态。“八贤王”的形象因此才能历经千年、栩栩如生。

太祖的两个儿子在三年内都因各种原因去世了,这也彻底消除了太宗心头的担忧和焦虑。没有了德昭、德芳的潜在威胁,太宗可以从容的厚赐他们两人留下的家眷子女,以显示自己的亲情和宽仁。

赵德昭有五子: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五子赵惟和。

赵德芳有三子:长子赵惟叙、次子赵惟宪、三子赵惟能。

在太宗及后继的皇帝不断封赐下,赵德昭的儿子中:赵惟正封乐安郡公、建宁军节度使,追封同安郡王。赵惟吉封安定郡公、感德军节度使,追封南阳郡王。赵惟固早夭,赠官左千牛卫将军。赵惟忠封叙州刺史、昌州团练使,追封舒国公。赵惟和封澄州刺史、右千牛卫大将军,追封清源郡公。

赵德芳的儿子中:赵惟叙封左千牛卫大将军、勤州刺史,追封高平郡公。赵惟宪封左卫大将军、安德军节度使,追封英国公。赵惟能封右神武军将军、蔡州防御使,追封张掖侯。

太祖的诸孙,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的统治时期,境遇还算不错,个个都是高官厚禄,富贵终身,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平时也不受重视,但总算生活安稳、待遇丰厚,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失势皇族子弟动辄被废黜流放乃至骨肉相残、死于非命的悲惨际遇相比,太祖后裔在北宋一朝的命运和待遇,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安宁祥和了。

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太宗的孙子仁宗在位时,鉴于宗室子弟封爵过于严谨,同时近支皇族子嗣不盛(真宗只有仁宗一个独子、仁宗无子),以至“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出现,所以下诏,将宗室中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太宗除了真宗以外其他七个儿子,一共十家宗室的后代,按照子封郡王、孙封国公,曾孙封郡公的原则,一口气封了六个郡王、三个国公、一个郡公。其中赵德昭的后裔得封颖国公、楚国公,赵德芳的后裔得封安国公。

熙宁元年(1068年),太宗的玄孙神宗继位,感念于祖宗开拓之不易,而太祖更是开创之君,社稷皆由太祖创业而至,所以下诏,要求在太祖的后裔中选取行辈最近、年德最尊一人,册立为郡王,并世袭其爵,以示尊崇太祖之意,并赐王号为“安定郡王”。第一代安定郡王是赵德芳的孙子、赵惟宪的儿子,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赵从式。

此后安定郡王在太祖的后裔中传承了二十四代,除了第一代和第七代外,其余的安定郡王都是赵德昭的后代。(安定郡王不是在某一家世袭,而是如同流官一样,由太祖的后裔按行辈远近轮流担任,上一代安定郡王的亲兄弟子侄,不一定就是这一代安定郡王,所以自熙宁元年至南宋末,二百年间即传承了二十四代之多。)

靖康之变后,英宗一系的皇室子弟基本被一网打尽(真宗、仁宗已绝嗣,英宗是过继而来),只有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得以逃脱,辗转至建康,在江南文武官员支持下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即宋高宗。之后高宗独子赵旉三岁夭折,高宗本人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南宋皇统面临断绝危险。

虽然当时太宗后裔还有不少留存在江南各地,尤其是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一支,更是和帝系最亲。这些太宗后裔自以为血缘最近,所以对于高宗之后入继大统,继任皇帝都是志在必得。高宗心中忌恨这些近亲毫不掩饰的继嗣之心,又不甘心就此绝嗣,于是经过长期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选择太宗后裔承袭大统,而是从太祖的后裔中,选择晚一辈子弟,收为养子,大力培养,以承袭皇位。

于是,经过细致挑选,太祖的七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的六世孙,时年六岁的赵伯琮在绍兴二年(1132年)被召入宫中,作为高宗的养子,加以培养,而他的生父赵子偁不过只是从八品秀水县丞,几乎没有势力,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赵伯琮入宫后,先后改名赵瑷、赵玮、赵眘。

经过三十年的等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正式内禅,把皇位传给了三十六岁的养子赵眘,这就是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历时一百八十六年后,大宋帝系再次转回太祖一系。

之后,南宋帝系传承由孝宗传子光宗,再传孙宁宗。宁宗先后生了九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他和名义上的曾祖父高宗一样,也不愿立自以为可以按血缘相近而获得皇储之位的秀安僖王(即赵子偁、孝宗生父)一系后裔为嗣子,也放弃立远祖秦康惠王赵德芳得其他后裔,而是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愿为承继子,改名赵询,后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赵询时年六岁,生父赵希怿是太平州通判,八品小官而已。

为自己立嗣后,宁宗考虑到祖父孝宗一脉几乎都绝嗣(孝宗四子,长子、四子绝嗣,次子魏惠宪王赵恺独子沂靖惠王赵抦没有儿子;三子光宗两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宁宗也没有儿子),所以给堂弟沂靖惠王赵抦也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九世孙、高平郡王(公)赵惟叙八世孙赵贵和为嗣子,改名赵均。

天不遂人愿,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太子赵询去世,宁宗失去了嗣子。为了承袭皇统,宁宗将沂靖惠王赵抦的嗣子赵均改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竑。然后让丞相史弥远再从太祖后裔中为沂靖惠王挑选嗣子。经过挑选,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莒选,被立为沂靖惠王赵抦新嗣子,改名赵贵诚。赵与莒生父赵希瓐不过从九品山阴县尉,而且早逝,无足轻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宁宗病重,丞相史弥远素来和皇太子赵竑不睦,于是联合宁宗杨皇后趁宁宗病重时矫诏,废黜皇太子赵竑,改立嗣沂王赵贵诚为皇储,并在宁宗驾崩后拥立赵贵诚为帝,更名赵昀,即宋理宗。前太子赵竑则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第二年正月被陷害致死,儿子也被史弥远暗害。

理宗在位时,所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没有办法,只得在淳祐六年(1246)把弟弟荣王赵与芮(赵希瓐次子)的独子赵孟启立为嗣子,改名赵禥。景定元年(1260年),赵禥被册立为皇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在位四十年的理宗驾崩,皇太子赵禥继位,即宋度宗。

此时北方蒙古已经兴起,在平息内部争斗后,开始南下攻宋,而度1宗无力采取措施对抗,只能以酒色自娱。咸淳十年(1274年),三十五岁的度宗驾崩于临安福宁殿。他死后,儿子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少帝赵昺在风雨飘摇中先后继位。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之战中,残存的南宋朝廷全军覆灭,少帝赵昺在陆秀夫的背负下投海自尽,三百年的宋室江山至此划上了句号。

自太祖驾崩后,除了太宗时期因为忌惮德昭、德芳兄弟而有过针对性的举措外,太祖子孙在整个北宋时期整体上过的还不错,太祖一脉后裔还世袭安定郡王,待遇地位都算尊崇。南宋时期,机缘巧合之下,太祖后裔在高宗内禅之后,恢复了帝系传承,先后承袭了八代皇帝、一百一十七年皇统。太祖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