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怎么死的(于谦怎么给人害死的?)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63更新:2022-07-28 01:20:11

于谦怎么给人害死的?
读明史,自太祖朱元璋以后,还有16个年号,15位皇帝。南京孝陵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明成祖以后,迁都北京,将南京作为留都。那么,缘何北京只有明十三陵?另二位皇帝呢?原来,明成祖朱棣从侄儿手里夺得王位以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据说郑和七下西洋,就是要寻找惠帝下落。另一位没有陵墓的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钰。说起这位皇帝,却和我们杭州的一个英雄人物——于谦(1398-1457),倒是大大的有关。
  公元1449年,瓦刺(读如“辣”)也先寇边,宦官王振挟持英宗朱祁镇率兵亲征,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遭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作了俘虏,史称“土木之变”。整个明王朝,京师震恐,几欲迁都南京。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力主抗敌,反对迁都,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随即,新皇帝实授于谦兵部尚书衔,全权委托他,抵御瓦刺也先。于谦受命于危难之时,他沉着应战,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迎头痛击瓦刺军队,经过激烈的抗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致使也先大败亏输,仓皇北遁。于谦的坚决抵抗,保存了明王朝的完整,解除了民族的忧患。未几,也先乞和,归还了毫无利用价值的英宗朱祁镇。
  这时候,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主要责任在代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何对待前皇帝,是关系到他们身家性命的头等大事,作为现任皇帝的朱祁钰,国之干城的于谦,都疏忽了。他们既没有归位于英宗,又不能痛下杀手,反而养虎为患,把他当作“上皇”,安置在南宫。从此,埋下了隐患,种下了祸根。后人评价他们,只能说朱祁钰没有政治家的手腕,于谦也是只会阳谋,不懂阴谋的一介书生。他们都小觑了这位“上皇”的危害作用,疏与防范,最后,断送了卿卿性命。别看朱祁镇外战外行,耍起阴谋诡计,闹起内讧来,可是行家里手。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趁景帝卧疾南郊,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拥立英宗复辟,缢死代宗朱祁钰,又以“立外藩”、“谋逆”等罪名,将于谦处死,史称“南宫之变”或“夺门之变”。一代名臣,成了朱家兄弟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然而,民众的意志是不为统治阶级好恶而转移的,他们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于谦为国为民,不顾个人安危,老百姓都爱戴他。他们将于谦安葬在西子湖畔的三台山(如今三台山于谦祠,成为著名的“西湖三墓”之一),修建寺庙祭典、供奉他。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英雄于谦一生的写照。 今天,于谦的后人还工作生活在杭州,于谦祠堂的画像就是他们捐献的。笔者有位同事,就是于谦的嫡系后代。
  杭州吴山河坊街祠堂巷41号是于谦故居。于谦年少时,曾就读于吴山三茅观,至今吴山上尚有“于街”之称。“于谦案”昭雪后,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巷亦名“祠堂巷”。如今,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亦一并展出,供后人凭吊纪念。
于谦的死因
摘录的,引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2602.html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政治家、军事家。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 于谦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太平里,故史载于谦为浙江钱塘人。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皇帝看中,超迁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他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因功加少保。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获罪于一些朝中大臣。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天顺八年(1464),英宗的儿子朱见初即皇帝位。不久,他下令为于谦平反。弘治二年(1489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明史》有传。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明朝的于谦是怎么死的?

明朝的于谦是怎么被害死的?
于谦是明朝的忠臣,刚正不阿,最后得罪了朝中许多大臣,明英宗复位之后,被奸臣挑唆,将于谦给害死了。
保卫京城的于谦最后是怎么死的?
后明英宗复辟,被杀,但其表现泰然,以国事为重,未有反抗。
于谦为什么被杀?
细究于谦等人在"夺门之变"后被处死的责任完全在明英宗身上,一系列事件的根子"土木堡之变"的责任也在明英宗身上,因此,从这角度来说,明英宗无疑是一个历史罪人,他先祸害国家,继而祸害自家,最后又祸害忠臣。

如果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是因为年少不能做主,被太监王振忽悠,才干出御驾亲征的荒唐事,还算情有可原,但是他杀于谦、害弟弟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原谅的了。作为一个经历坎坷,饱经沧桑的太上皇,他应该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可偏偏这位朱祁镇先生是一位"只磨练不成长"的蠢材。
明朝的于谦是怎么被害死的呢?

当初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鞑子国瓦剌,带领几十万明朝虎狼之师,想要踏平瓦刺。然而明英宗所宠信的太监王振想耍威风,衣锦还乡,改变路线,让大军路过自己的家乡。瓦剌得知明军行踪,在土木堡设下埋伏,结果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成为了俘虏。瓦剌以明英宗为人质,前去攻打北京。

消息传到朝堂,群臣万分震惊,担心大明江山不保。这时,文韬武略的于谦站了出来,严厉批评了那些大臣可耻的逃跑行为,主张调兵保卫京城。于谦劝太后立储君,以绝瓦刺非分之想,惩治误国太监王振党羽,以抚群臣愤怒之情。

最后,在于谦周密的筹划下,京师保卫战取得胜利,讨不到好处的瓦剌悻悻拖着英宗皇帝回家了。于谦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大明江山转危为安,于谦有再造大明之功。

于谦扶立新皇明代宗登基,却从不居功自傲,一如以前清正廉明,为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工作。代宗也十分信任于谦,君臣一心,大明一片盛世景象。

然而在土木堡事变8周年后,也就是公元1457年2月16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示众!

原来,于谦刚正不阿,惩奸举贤,得罪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而于谦又受代宗独宠,石亨等人不敢得罪于谦,只能仇往肚里咽。

到了1457年,代宗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觉得机会来了,他们帮助回国后被软禁在宫中的明英宗复辟夺得皇位,这样一来拥立明英宗有功,享不尽荣华富贵,二来可以借此杀死于谦报仇。最终明英宗成功复辟,不久便杀了于谦。

明英宗杀于谦的原因,不难猜测:当初明英宗被俘,于谦拥立代宗,使明英宗彻底丢了皇位。明英宗回国后被代宗软禁,于谦没有帮助明英宗,并同意了代宗废掉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另立代宗儿子为太子。其实忠臣不事二主,于谦也没做错,只是明英宗心里肯定会对于谦不满。其次,石亨等人拥立英宗复辟有天大功劳,既然他们想杀于谦,明英宗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也好团结臣子。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