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律法规)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95更新:2022-07-27 21:51:58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自然以它的过程、力量影响社会,直接、间接地由它自身或在人的参与下对社会发生作用。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4)历史长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了生物措施。

(6)部分生态建设项目忽视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7)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哪些内容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物保护、人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如下:
1、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防止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重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强制淘汰、限期治理、环境标识和认证制度;
2、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重大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3、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进一步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4、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谈判,履行相应国际义务,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关于生态环境知识
垃圾分类比比划划帮不帮爸爸巴巴爸爸
生态环境包括那些方面?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什么是生态环境,它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希望能帮到你。
生态环境现状

(一)自然环境

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北缘与湘鄂山地交汇地带的湘西北中、低山、山原区,东与湘北洞庭湖平原区接壤,北与川东南、鄂西南山地毗连,西与黔东北高原邻接,南止沅麻盆地西缘。区内气温偏低,光照偏少,干湿季节不明显。年平均温度16℃~17℃,年日照时数1400 h,>10℃积温为5000℃~5300℃,80%的保证率积温仅4800℃~5100℃,极端最低气温为-6℃~-15℃,无霜期只有265~285 d。雨量比较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1900 mm,特别是武陵山区降雨量显著增多,并多以大雨,暴雨,形成了湘鄂(湖北以五峰、鹤峰为中心)暴雨中心区。水系甚为发育,且呈树枝状。发育有澧水干流及其支流,南端为沅水一级支流酉水。土壤以黄色石灰土和黄壤性土为主,黄色石灰土面积约1341万亩,占区内总面积的35%,黄壤性土面积约1322万亩,占区内总面积的34.4%。其次有水稻土、黄壤、棕色石灰土、暗黄棕壤、粗骨石灰土、石灰性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等。森林植被覆盖率为65.64%,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树、竹林也有分布。

地处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间的沅麻河谷盆地区,具有光热充足,冬冷春寒,干湿季节明显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温度16.6℃,>10℃积温为5000℃~5300℃,持续日数为230~235 d,无霜期278 d左右,年日照时数1500 h左右。年降水量在1300 mm以上,7~9月降水量在340~380 mm之间。土壤以紫色土和黄红壤为主,其中紫色土占近30%,主要分布于沅水西岸,以及溆浦盆地,一般分布于海拔高度200~500 m之间;黄红壤占43%,主要沿沅江及其支流巫水的两岸分布,海拔高度为300~500 m。

雪峰山地区,包括西部的西晃山和南部的越城岭一部分,光能资源和热能资源居全省最少区之一。年日照时数1250~1400 h,>10℃积温为4200℃~5300℃,年降水量除安化暴雨中心外,一般为1300 mm。常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土壤以黄壤为主,占51.4%,主要分布在500~1200 m地带;次为红壤,石灰土和水稻土零星分布。森林植被覆盖率为68.45%,以针叶林为主,以及针叶阔叶混交林等,此外城步南山有大片草地分布。

位于本省北部的洞庭湖滨湖平原区,属于我国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型的长江中游气候大区,其气候特点是光、热较足,春暖迟,秋寒早。年日照时数1700~1800 h,是全省日照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5℃~17℃,>10℃的积温在5000℃~5400℃,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65~280 d。以洞庭湖盆地为中心的冲积平原年降水量1200~1300 mm,为全省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之一,且分布不均匀,南部较多,北部较少,4~6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50%,多大雨、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土壤有三个组合:①以紫潮沙泥为主,分布在南洞庭湖以北的安乡、南县的全部,沅江和华容的大部,以及澧县、常德、汉寿、岳阳、临湘等县的一部分;②以黄潮沙泥为主,分布在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入湖处;③以红黄泥为主,分布在洞庭湖以南的湘阴及益阳等县,其次在汉寿、常德、澧县、华容等县亦有较大面积分布。此外,棕红壤多分布在环湖的东、西侧;红壤集中分布在环湖的南侧;黄红壤分布在西部外缘;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潮土沿各大小河流的两岸分布。森林植被覆盖率为19.08%,以针叶林为主。

位于本省中部的湘中丘陵区为我国中亚热带典型地段之一,光能、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温暖,热量充足,夏季高温酷热,冬无严寒,但春寒潮频繁。本区全年日照时数1400~1750 h,年平均气温为16.8℃~18.0℃,>10℃的积温5300℃~5600℃,无霜期长达261~281 d,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8℃~6.5℃。降水量大,但分布不均匀,常发生前涝后旱现象。年平均降水量1200~1400 mm,春末夏初多雨,一般年份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5%左右;盛夏秋初干旱,7~9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0%左右,且多以雷阵雨为主,而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相对湿度小,故易发生干旱,尤其是衡~邵一带,历来有“干旱走廊”之称。土壤以红壤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紫色土,它们在红盆中广泛分布,水稻土亦有相当量的分布,主要沿河谷两岸的阶地以及低山、丘陵谷地分布。森林植被覆盖率为40.60%,以经济林地、针叶林为主,竹林也有广泛分布。

位于省内东部的湘东盆地—山地区,光能、热量资源丰富,气候温暖,热量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500~1700 h,年平均气温16℃~17℃,>10℃的积温为5300℃~5600℃,无霜期长达260~280天,最低气温在-6℃~-8℃。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 mm,春夏雨多常出现暴雨山洪,危害农作物。秋冬雨水略少,产生轻微秋旱。土壤以红壤为主,其次为紫色土、水稻土,还有棕红壤、黄壤、暗黄壤、山地草甸土。森林植被覆盖率为62.82%,以针叶林为主,经济林亦有一定分布。

位于本省南部的湘南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8℃以上,为全省气温最高地区,年日照时数1750 h,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05~109 kW,>10℃的积温为5500℃~5800℃,持续240~260 d,无霜期长达290~310 d,最低温可为-6℃左右。年降水量平均为1300~1800 mm,东部的桂东和西南部的江华,是本区的东西两侧的两个降水中心,高达1800~2000 mm。土壤以红壤为主,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潮土、黄壤、暗黄棕壤、山地草甸土为次。红壤一般分布于海拔700 m以下的低山及丘岗;黄壤分布于山地海拔700~1300 m中山区;暗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地;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200 m以上的山顶脊地。森林植被覆盖率为59.79%,以针叶林为主,经济林和竹林亦有一定分布。

(二)社会经济环境

湖南省是一个具有多民族的人口大省,除汉族外,还有土家族、侗族、瑶族、苗族、壮族、白族、彝族、布依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等51个民族。截至1998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502万人,人口密度达305.24人/km2,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464万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14%。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林业和渔业基地。解放以来,湖南省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广泛开展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截至1995年,全省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00多万处,其中大型水库与灌区14处,中型水库200多处,小型水库1200余处,塘坝200多万处,机电排灌装机385.53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68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218.57万公顷。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农业总产值1262.46亿元,粮食总产量281.82亿千克,棉花19.25万吨,油料120.74万吨,烤烟14.34万吨,水果109.07万吨,养殖业在连续几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湖南省的现代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和能源等六大支柱行业为主体的、门类较多的产业结构体系。工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以重工业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为发展重点,自1978年以后,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重工业也进行了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了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国有企业仍居主导地位,但是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等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迅速发展。1998年省境内中央路营里程2275 km,地方铁路通车里程344.7 km,公路通车里程60077 km,内河航道里程1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20条,管道里程164 km,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交通运输网络。全省市话交换机容量达315.37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134.29万门,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达到31.55万公里,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已开通国际、国内直拨电话业务,实现了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转变,完成了模拟网向数字网的过渡,并正在向可传输各种信息媒体的宽带网、智能网转变。全省交通运输与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

教育事业在调整、改革中稳步发展。1998年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共4.94万所,在校学生达1336.93万人,全省高等院校数已发展到49所,为了提高成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各地广泛开展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1998年参加各级成人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达到83.39万人。

科学技术事业迅速发展。1998年,仅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科研与科技开发机构就达196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4个。全省国有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83万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81.20万人,在湘“两院”院士16人,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成果大量涌现,1998年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950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的项目333个,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2项,不少项目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地质环境

湖南省在大地构造上分属于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者大致以雪峰山东南缘安化—靖县断裂为界。自中元古代末期的武陵运动开始,以后历次构造运动在湖南省均有所反映,特别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湖南省的地形地貌有着巨大影响,造成湖南省地壳总体上是西升东降、南升北降的格局。形成了如下几个地质构造—地貌区:

(1)湘西北褶皱隆起岩溶发育山原山地区。海拔一般为600~1200 m,最高为2098 m。河谷多“V”字型,切割深500~1500 m。碳酸岩盐分布区岩溶地貌景观显著,区内发育巨大断裂及舒缓褶皱,属较稳定地块。历史地震最高6.1级,主要地质灾害为溶洞、地下河、滑坡、崩塌、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

(2)湘西断褶隆升山地区。海拔500~800 m,最高2021 m。水系发育,河谷多呈“V”形。区内活动性断裂发育。地壳尚稳定,历史上地震最高5级。岩组复杂,主要地质灾害为岩溶渗漏塌陷、边坡不稳、软弱夹层等。

(3)湘北断陷盆地冲积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壳上属较不稳定区,主要地质灾害为软土层的塌陷、沉陷、管涌、地壳沉降和河湖淤积等。

(4)湘中褶断岩溶发育丘陵盆地区。区内大部为丘陵盆地,局部中低山。丘陵海拔150~350 m,中低山山峰最高1513 m。盆地中水系发育,晚近期活动性断裂也很发育。历史地震最高5.5级,沿断裂带有温泉出露,主要地质灾害为岩溶塌陷渗漏,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采煤区地面变形破坏等。

(5)湘东断褶拗陷丘陵山地区。区内中部及南部为丘陵盆地,偶有低山,海拔一般100~300 m,山峰最高1289 m;东北为低山丘陵,边境幕阜山、连云山,海拔1615 m。山体谷地呈北北东向雁形排列,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发育,规模巨大。历史地震最高5.5级,主要地质灾害为水土流失、岩溶塌陷渗漏等。

(6)湘东南褶断隆起岩溶发育山地丘陵区。区内岩溶发育强烈,岩溶地貌显著。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发育,规模巨大,构造复杂,以坚硬-较坚硬碳酸盐岩组及坚硬-较弱浅变质岩组为主。主要地质灾害为岩溶塌陷渗漏、软弱夹层、边坡不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