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桐(《决战南京》中梁一桐和杨百川的原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99更新:2022-07-28 01:01:54

梁一桐的原型
热播电视剧《决战南京》梁一桐主要的历史原型就是前浙江省省长沙文汉的夫人陈修良。
决战南京电视剧中梁一桐与高粱花接头时说的药名诗句
梁: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高: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梁: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高: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抗日名将梁一桐的简介

《决战南京》一号人物,梁一桐,男,浙江江山县人。为黄埔军校六期生,在黄埔军校当卫士的时候曾救过蒋介石的命。因学业出众,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具有儒将风度,深得校长蒋介石和恩师杨百川的赏识。后赴苏联学习,在东北抗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长、营长。

练就了快马上弹无虚发,黑夜识路等绝活,是出了名的战将,抗战期间,梁一桐调到新四军带着部队,打了不少胜仗,曾一人单挑过八个鬼子,因作战负伤被妇救会长高粱花所救。

抗战胜利后,高粱花找到梁一桐准备结婚。梁一桐紧急受命,率先遣队奔袭南京与地下党接头,岂料周佛海背叛,投向蒋介石的怀抱,南京第八届地下党组织被一网打尽,梁一桐幸被恩师杨百川父女解救,杨百川劝其转为国民党效力,被梁一桐拒绝。

扩展资料:

梁一桐主要负责情报和策反工作,他在B—24飞机驾机起义、“长庆号”巡洋舰起义、御林军起义等一系列重大策反工作中,以及为渡江战役提供核心情报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忍辱负重,尤其是对妻子高粱花所背负的强烈歉疚的心理重压;

身为叛徒成了不明真相的地下党员的锄奸对象,在国民党内部同样遭受的排挤和侮辱;特别是老母被游击队当作人质,死于非命,担任岳父杨百川的行刑,身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让他感到精神几近崩溃,但最终还是把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继续在敌营里冒死战斗。

参考资料:百科-梁一桐


国民党少校梁一桐简历
重要人物简历会在他所在单位的官网上有详细介绍,公众人物会在百科有介绍,可以去这两个地方搜简历。对于不知名的小罗罗,普通人,他们的简历就是隐私,受到保护的,不建议在这里搜,当然回答者也是禁止透露别人的简历。换位思考你的信息被透露了也不好吧。
《决战南京》中梁一桐和杨百川的原型?
决战南京 梁一桐原型 综合陈修良、徐楚光、陈一峰、汪锦元、沈世猷等地下党员事迹创作。当年众多苏北新四军被派往江南和苏北,展开地下工作,不少人甚至以叛变为名潜伏进敌人内部。由于这是高度机密,所以仅有高层个别领导了解内情,其战友、妻子、父母都不知道,众叛亲离。 。 ★陈修良(1907-1998.11.6 )浙江宁波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0月,陈修良被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任命为该局城工部的南京工作部部长,常驻六合县。不久,华中分局副书记谭震林亲自找陈修良谈话,要她潜入南京,去担任南京市委书记。 1947年初,因内战进一步扩大,国统区内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经济危机加剧,国民党征兵征粮、加捐加税,造成民怨沸腾、民变蜂起,争生存、反内战的呼声一日高一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党组织逐步将爱国民主运动推向高潮。根据中共上海分局的指示,陈修良领导南京市委毅然承担率先发动斗争的重任,在进步力量和民盟等民主党派支持下,于5月上旬陆续在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等,以争取公费待遇为由发动罢课、请愿,直至串联沪、苏、杭地区16所专科以上学校代表参加。5月20日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当日,在南京爆发了5,000多名学生参加的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响彻石头城。实行灵活的“休止罢课”,将原“六·二”上街游行示威改为校内集会,使国民党准备再次对学生施行镇压的阴谋没有得逞。这场由南京发起的学生运动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引发了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斗争,形成了被毛泽东高度评价的继军事战线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 在陈修良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南京市委先后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人民政权的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攻势,陈修良领导的市委还先后策动国民党空军B—24重型轰炸机起义、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国民党军97师即首都警卫部队起义、江宁要塞起义,南京大校场机场塔台、431电台起义等。这些起义、倒戈事件由于发生在临近解放的前夕,因而具有特殊的军事、政治意义。对于南京地下市委的情报、策反工作,周恩来、刘伯承、李克农等领导人曾给予高度评价。 南京解放前夕,被关押在南京各监狱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都面临着被垂死挣扎的敌人疯狂杀害的危险。陈修良果断地决定,由市委领导下的学委委员沙轶因,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出面,做通其姐父、国民党政府检察署检察长杨兆龙的工作,经过杨的努力,释放了南京监狱里的所有政治犯,创造了地下党工作史无前例的奇迹。南京这座世界名城,终于在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和南京地下党的悉心保护下,于1949年4月23日,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里。 ★沈世猷,是一名共产党埋伏在国民党军方高层中的“深喉”。沈世猷在一九三七年考入桂林军校。沈黄埔军校毕业,先后在国民党多个要害部门任职。后来,沈世猷打入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第一厅,以至打入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作战处,从事中共秘密工作,与中共上海地下党王月英保持联络。渡江战役时,沈世猷冒死复制了“江防图”,并辗转交给解放军总前委指挥部。沈世猷在获取国民党江防部署图后,又利用特殊身份侦察到敌军长江南岸炮兵部队全部火力兵力配备情况,为解放军各部队渡江选择登陆突破口做出了重要贡献。
决战南京 梁一桐死了吗
死了 你应该看到了 最后是高粱花独自把江防图交给粟裕的 而且从她的神情上可以看到她很悲伤 据此两点 梁一桐死了
梁一桐原型是谁
梁一桐

  33~36岁,男,浙江江山县人。原新九师参谋长,后调任南京地下市委敌工部长。打入敌营后,任首都警备司令部上校处长,后升任少将副司令。习惯在手里倒转手枪。

  梁一桐为黄埔六期生,在黄埔军校当卫士的时候曾救过蒋介石的命。因学业出众,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具有儒将风度,深得校长蒋介石和恩师杨百川的赏识。后赴苏联学习,在东北抗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连长、营长。练就了快马上弹无虚发,黑夜识路等绝活,是出了名的战将,抗战期间,梁一桐调到新四军带着部队,打了不少胜仗,曾一人单挑过八个鬼子,因作战负伤被妇救会长高粱花所救。日军夜袭荷花乡,高粱花为掩护梁一桐,险遭日本兵的强暴,梁一桐冒死相救,高粱花以身相许。抗战胜利后,高粱花找到梁一桐准备结婚。梁一桐紧急受命,率先遣队奔袭南京与地下党接头,岂料周佛海背叛,投向蒋介石的怀抱,南京第八届地下党组织被一网打尽,梁一桐幸被恩师杨百川父女解救,杨百川劝其转为国民党效力,被梁一桐拒绝。

  梁一桐在老同学戴笠的帮助下,毫发无损孤身归队,而先遣队却遭到袭击,损失惨重,引起了黄仲元等人对他的怀疑,让他有口难辩。洞房之夜,梁一桐以叛徒之名被捕,经受了身心的磨难,当得知是组织上为他打入敌营安排的苦肉计,梁一桐表示宁肯战死,不想被骂死。经粟裕亲自开导,梁一桐带着南京地下党特工部长的重任投奔杨百。为取得信任,带队偷袭苏中军区,险些抓捕粟裕。受到国民党的重用,被任命为警备司令部上校处长。

  不堪忍受思念之苦和身为叛徒之妻的高粱花,追踪梁一桐到南京,梁一桐要她留在自己身边,高粱花执意要梁一桐跟她回江北,重任在身的梁一桐只得找托词。高粱花见梁一桐死心塌地跟了国民党,表示和他一刀两断。高粱花对他由爱到恨,几次行刺伤害,梁一桐内心十分痛苦。

  梁一桐多次被不明真相的地下党员锄奸,险象环生,床铺被枪击,汽车装了炸弹。杨百川担心他的安全,有意把女儿许配给他,搬到杨公馆居住。梁一桐情属高粱花几番不肯,周文锦以组织的名义要求他服从。杨紫月名为大学生,其实是以进步学生面孔出现的秘密特工,她和恋人、保密局情报处长秦时关怀疑梁一桐是共军的卧底,采取多种手段试探。

  高粱花的未婚夫夏子江对梁一桐怀有夺妻之恨,多次出手伤害他。秦时关担心杨紫月假戏真做,对梁一桐始终抱有敌视心理,总是找碴,使梁一桐始终处于险境。在内线的帮助下,他最终化险为夷,以政治上靠得住,军事素质一流的评价,在敌营扎下了根。

  梁一桐主要负责情报和策反工作,他在B—24飞机驾机起义、“长庆号”巡洋舰起义、御林军起义等一系列重大策反工作中,以及为渡江战役提供核心情报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忍辱负重,尤其是对妻子高粱花所背负的强烈歉疚的心理重压;身为叛徒成了不明真相的地下党员的锄奸对象,在国民党内部同样遭受的排挤和侮辱;特别是老母被游击队当作人质,死于非命,担任岳父杨百川的行刑,身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让他感到精神几近崩溃,但最终还是把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继续在敌营里冒死战斗。

  南京解放前夕,梁一桐去送保密局核心情报,万没想到接头的竟然是高粱花,俩人冰释前嫌,

  渡江在即,梁一桐受命策反“长庆号”起义,率领“御林军”上舰抓捕蒋家父子。他与军统处长秦时关斗智斗勇,在军舰其他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争取了舰长邓葆祥参与起义。他又赶到溪口对警卫队长陶水清苦口婆心,晓以是非,陶水清幡然醒悟后率部起义。不料风声走漏,错失了良机。

  杨紫月从秦时关口里打听到高粱花关押地点,带梁一桐解救成功。不料却中了秦时关的圈套,将梁一桐带入特务的包围圈,被秦时关堵截在江滩。高粱花眼见丈夫陷入重围,枪口又对准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欲说地下党的秘密,危急时刻,梁一桐为了保护《江防图》,无计可施,只得忍痛对爱人开枪。秦时关一梭子弹打来,梁一桐身中数弹,慷慨陈词,含笑倒在妻子身边。

  梁一桐窃取《军统潜伏名单》,被杨紫月察觉,他面对枪口镇定如常,规劝杨紫月从善弃恶。杨紫月被他的真诚打动,决定跟父亲走同一条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