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干民(电视剧洪学智中的周干民解放后干什么工作?)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210更新:2022-07-28 00:47:14

周光的人物简介

步入军旅
少年遂立大志,14岁便离开家乡,到河南省白沙河镇学徒做工。那时便开始接触和了解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主张,并从此投身革命。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5月,在河南商罗麻参加工农武装暴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师七十九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电视剧洪学智中的周干民解放后干什么工作?

出任总后勤部长

剧情简介:

周干民早期参加商南起义、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四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粉碎“六路围攻”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抗美援朝时期,周干民全程参与指挥全部重要的战役,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保证了志愿军后勤供给,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在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后勤部长,甚至成为普通百姓,周干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信仰和信心。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长并被二次授予上将军衔,期间,周干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申请专款改造年久失修的边防哨卡,开创了我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军队的全面建设作出了重大建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剧生动地体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教科书,认真组织收看,集中开展讨论,让人们从中知晓历史、汲取营养、弘扬精神,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要把《上将洪学智》这部艺术作品作为开展党史教育、党性教育的“必修课”,作为丰富红色内涵、发展红色旅游的“催化剂”。

人物背景:

作为惟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他经历了人民军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当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志愿军,分别担任过部队各个时期不同部门的高级领导职务,对军队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教育工作、装备工作,均有重要建树。


王长江的冀中抗战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张荫梧奉命带着教导团的骨干前往河北组织民训处,王长江也随同前往河北保定,就任特务大队上校大队长。10月,由于河北大部沦陷,王长江随部队撤往陵川。1938年1月,张荫梧将民训处改编为河北民军,并就任总指挥之职,王长江升任民军少将副总指挥兼第1民军区司令,指挥由特务大队扩编的第1团(团长姜镇清)在河南林县、汤阴、淇县地区活动。第1团成立时,人员装备都所缺甚多,王长江将特务大队分散搭建了三个大队部,并命团长姜镇清在河南焦作招募豫籍爱国青年,编组为第1大队(大队长李廉清)和第3大队(大队长于善文);将第29军、第53军的散兵编组为第2大队(大队长马庆堂)。在第1团中,团长姜镇清和李廉清都是王长江在32军时期的同僚,马庆堂原为第53军连长,仅马庆堂原为中学教师。此后,王长江又根据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将缴械的“抗日救国”第1军张仁杰部武装装备第1团,使该团人枪齐备,成为张荫梧三个嫡系团之一。
1938年5月6日,王长江通过情报得知日军驻汤阴的一个中队即将前往大胡、窑头地区扫荡。王长江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决定以所属第1团在潘荒地区埋伏。当天上午十时许,第1团在日军中队进入伏击圈后,当即发起进攻。由于日军中队长反应迅速,在站住脚跟后开始组织反击,王长江以灵活的机动战术与日军周旋,始终不让该股日军突围。战至下午,日军中队长被击毙,剩余日军在坚持到入夜后借着夜幕扔下了大批枪支和16具尸体狼狈逃回了汤阴。民军第1团初战告捷,战果虽小,但极大鼓舞了整个民军的士气。此后王长江又率领所部在平汉线上破坏铁路,炸毁日军运输车辆,有利的策应了国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并受到战区长官部的嘉奖。就在第1团屡创佳绩之时,团长姜镇清却因为处理问题不当被中校团附苗某刺杀。张荫梧得知后极其震惊,一方面下令通缉苗某,一方面命令该团少校校团附王致和带着部队立即返回陵川整训。第1团抵达陵川时,王长江保荐第1大队长李廉清继任团长,但张荫梧却表示反对,反变相的将李调为第1民军区参议,团长一职准备另行派人接替。这一决定遭到了王长江的极力反对,经过协商,张同意团长由王兼任,但第1大队大队长则由张的亲信王效孔接任。这样一来,王长江虽然拿到了第1团的指挥权,但所属三个大队却并不能像原来那样军令统一了,王、张之间的关系也随之产生了裂缝。
1938年9月,张荫梧为吞并在博野的张存实民军,鼓动张部团长张文祥、李侠飞兵变,并将张、李两部改编为民军第9团。同年12月初,张又派遣王长江带着第1团、第6团和第7团以“发展抗日力量,守土抗战”为名进入博野,企图在冀中扩大势力。当时在冀中地区驻有八路军冀中军区吕正操部,吕对于张荫梧的行为曾以“维护团结统一抗日”予以劝阻,但张仍督促王长江部急进。对八路军素有好感的王长江在受领任务时就很不情愿充当国共摩擦的先锋,他在带着所部第1团进抵滹沱河南岸时便滞留不前,延缓时机。
王长江为了探明八路军的态度,于一天夜间亲带一名贴身警卫秘密进入博野城与原博野民军司令张存实取得联系,随后又在张的引荐下前往丘青塔镇的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部同吕正操会面。经过一夜长谈,王长江在吕、张的说服下同意按兵不动。对于王的行为,张荫梧深感不妙,他一面给王长江以统率冀中各路民军的名字,一面命博野民军继任司令吴嘉谟监视王的动向。此外,王长江因拖家带口生活有所困难而想民军总部借款,又被经理处长王子经所拒绝。于是王长江在失去信任和反对与八路军搞摩擦的情况下,决定寻找时机脱离民军,投入八路军麾下效力。
1938年12月中旬,王长江在张荫梧的再三催促下,终于带着部队进入了冀中。而在实际上,王已同冀中吕正操取得联络,并定下了准备脱离民军的计划。王在进入冀中后,将亲近的第1团布置在博野,第6团和第7团分别朝定县、安国方向布防。12月16日,八路军冀中二分区的三个大队(相当于团)突然将王长江的三个团和后继进入冀中的民军特务团共4000余人分割包围在博野县小店、西杜村、北邑、南邑和安国县黄台、北都、西佛落、东佛落地区。王长江利用这个机会率第1民军区参议李廉清、参谋长李奋斋和第1团第3大队在与八路军取得联系后实施战场起义。失去统一指挥的第1团主力和第6、第7团在八路军的进攻下被逐个击溃,战至第二天凌晨,仅剩200余人突围而出。是为“民八事件”(民军投奔八路军)。
王长江率部投入八路军后,与张存实部、张子元部民军并编为三个团,分别以刘平、张干亭、王革非担任团长。1939年2月,王长江正式宣布就任冀中民军司令员一职,以张存实任副司令员,边冠三为政治部主任。同时,王代表冀中民军全体官兵正式通电张荫梧,完全脱离河北民军。1939年5月,冀中民军奉命与八路军第120师特务团、先遣支队等部合编为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王长江任司令员,张存实任副司令员,刘子奇任政委。冀中民抗辖两个总队,分别以张子元、孙然任第1、第2总队长,王先臣、邓东哲任第1、2总队政委。
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成立后,随吕正操的冀中军区部队转战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地区,对进犯冀中的日军伪以坚决的抗击。如1939年6月在饶阳击退日军一个大队。8月又在武强击溃日军一个大队,日军仅剩80余人突围而出。同年10月,冀中民抗又与冀中军区挺进支队合编为冀中军区警备旅,作为军区的机动部队使用。王长江任旅长,张存实任副旅长兼参谋长,旷伏兆任政委,所属部队分编为两个团,由张子元、王先臣任第1团团长、政委,赵东环、谭斌任第2团团长、政委。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为了有效打击摩擦专家朱怀冰的第97军,决定调冀中警备旅进入太行山参与作战。根据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的部署,王长江的警备旅编入中央队,其任务是协同青年纵队进攻第97军补充团。3月5日,冀中警备旅和青年纵队按计划发起进攻,经一天激战,重创补充团,并连续攻占50余座碉堡。8日,警备旅又奉命配合南进支队向林县败退的第97军发起追击,至11时共歼灭97军3000余人。紧接着,警备旅又从孝子庄、大河头继续向北进行包抄,于下午15时配合友军在林县东北地区重创第97军,并俘虏第94师参谋长蒋希文。此战,第97军损失8000余人,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力与八路军作对。时任第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战后赞扬警备旅“打的好,完成任务突出,立了功”。
1940年8月1日,王长江在旷伏兆,周干民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同月20日,警备旅参加百团大战,奉命对日军井陉以东至石家庄之间的正太铁路实施破袭战,并负责阻击由石家庄出动西援的日军部队,为保障八路军主力攻占井陉和娘子关作出了重要贡献。9月,王长江奉命兼任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旷伏兆为政委,韩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六军分区位于华北铁路枢纽石门南侧,西临平汉铁路,北靠沧石公路,南面是滏阳河,东与八分区相接,主要活动区域在藁城、晋县、栾城、赵县、元氏、宁晋、束鹿、束北、深束和深南等县。除警备旅外,分区还辖有回民支队(支队长马本斋)、教导团、抗大二分校第3团、骑兵第2团等部。
王长江到任后,根据军区的指示,沿石德路、沧石路、滏阳河由东向西与日伪军(以日军第15混成旅团为主)展开长期的艰苦斗争。9月20日,为配合晋察冀主力部队发动涞灵战役,六分区部队奉命在石德铁路段实施破袭战。是月下旬,王长江又以所属警备旅第1团和回民支队在豆腐庄伏击由赵县出动的日军,同时还分别击退了由商邑、宁晋出援的日军,共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枪支200余支,子弹万余发,是为六分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胜。11月15日,六分区为配合冀西山区的反“扫荡”,又奉命在晋县至衡水段公路实施破袭战。自9月至12月间,六分区部队对日伪军连续发起60余次破袭战,累计破坏铁路达100公里以上,发动群众达7000余人,使日军企图在11月底修通石德路的计划成为空想。从1941年开始,六分区部队又对日伪军发动200余次作战,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虏伪军600余人,累计缴获迫击炮两门,枪支600余支,攻克据点4个,彻底破坏了日军对六分区的蚕食。
1942年5月,日伪军集中五万余人的兵力对冀中军区实施“铁壁合围”的“五一大扫荡”。六分区在得知日伪军的行动后即部署反“扫荡”,由于众寡悬殊,六分区在抵御日伪军的作战中遭到了重大损失,其中警备旅第1团政委陈德仁、参谋长郭慕汾、军分区宣传部长张仁槐皆不幸阵亡。六分区在坚持到7月上旬时,根据冀中军区的命令开始分散转移。7月13日,由王长江、旷伏兆率领的军分区机关和警备旅第2团五个连在行至冀南地区馆陶县的北阳堡与追击而来的日伪军突然遭遇。王长江当机立断,马上命令战斗部队抢占北阳堡构筑工事,抵御日军。战斗打响后,警备旅五个连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依托村落的围墙和临时赶筑的简易工事顽强阻击了半天。战斗期间,军分区的电台在与军区通报情况时又遭到日军炮火的轰炸,王长江又马上决定关闭电台,避免了指挥部遭到厄运的可能,但也一度使军区以为六分区主力被日军歼灭。在进攻的日军方面,其联队长见屡攻不下亲自上阵指挥,结果被击伤,接替指挥的大队长又随即被击毙,在此情况下日军被迫向济南请求增援。而六分区的部队在掩护当地群众转移后,也借用夜色脱离了战斗,后到范县与军区主力会合。北阳堡战斗,警备旅毙伤日伪军500余人,击毙日军大队长,而自身只伤亡81人(其中阵亡11人),被列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请高人提供参加百团大战的105个团的团长名单
百团大战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名册

  今年是七、七芦沟桥事变七十周年,今天也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我们在深切的怀念那些已经牺牲的或去世的老前辈时,也衷心的祝愿尚 在的老同志健康、长寿。同时也警告大洋对岸的的哪个国家要正视历史,如重蹈负辙,中国已不是七十年前的中国了,必将是他们的灭顶之灾。

  1940年秋,在八路军总部的指挥下,组织了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和晋冀鲁豫地区部队共105个团,进行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八路军(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

  朱 德 总司令

  彭德怀 副总司令

  叶剑英 总参谋长

  王稼祥 政治部主任

  左 权 副参谋长兼前总参谋长

  罗瑞卿 野战政治部主任

  陆定一 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杨立三 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晋察冀军区

  聂荣臻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聂鹤亭 参谋长

  舒 同 政治部主任

  唐延杰 副参谋长

  朱良才 政治部副主任

  杨成武 第1军分区司令员

  高 鹏 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

  黄寿发 第1军分区参谋长

  罗元发 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正湘 第1军分区第1支队司令员

  袁升平 第1军分区第1支队政治委员

  杨尚坤 第1军分区第1支队参谋长

  宋玉林 第1支队1团团长

  朱遵斌 第1支队1团政治委员

  马青山 第1支队1团参谋长

  朱 利 第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

  邱 蔚 第1支队3团团长

  邓经纬 第1支队3团政治委员

  肖应棠 第1支队3团副团长

  方国华 第1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

  韩 庄 第1军分区第5支队司令员(代)

  王道邦 第1军分区第5支队政治委员

  王建中 第1军分区第5支队副政治委员

  晨 光 第1军分区第5支队参谋长

  李雪连 第1军分区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

  宋学飞 第5支队25团团长

  马佩然 第5支队25团副团长

  张如三 第5支队25团参谋长

  詹道奎 第5支队26团团长兼政治委员

  赵竟生 第5支队26团副团长

  郭天民 第2军分区司令员

  赵尔陆 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

  赵冠英 第2军分区参谋长

  汪之力 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熊德臣 第2军分区副参谋长

  韩 伟 第2军分区4团团长

  肖文玖 第2军分区4团政治委员

  曾保堂 第2军分区4团副团长

  黄 文 第2军分区4团副政治委员

  周 宏 第2军分区4团副参谋长

  谢 明 第2军分区4团政治处主任

  李和辉 第2军分区19团团长

  林接标 第2军分区19团政治委员

  刘东纪 第2军分区19团副团长

  曾 美 第2军分区19团副政治委员

  葛秀峰 第2军分区19团参谋长

  黄永胜 第3军分区司令员

  王 平 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肖思明 第3军分区参谋长

  邱先通 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唐子安 第3军分区2团团长

  黄文明 第3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

  黄作珍 第3军分区2团政治处主任

  刘兴隆 第3军分区20团团长

  李光辉 第3军分区20团政治委员

  陈 焕 第3军分区20团参谋长

  贾其敏 第3军分区20团政治处主任

  熊伯涛 第4军分区司令员

  刘道生 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

  叶长庚 第4军分区参谋长

  袁心纯 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祖林 第4军分区5团团长

  肖 锋 第4军分区5团政治委员

  王作藩 第4军分区5团副团长

  廖庆先 第4军分区5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王光文 第4军分区特务团团长

  陈海涵 第4军分区特务团政治委员

  侯正国 第4军分区特务团副团长

  包 镇 第4军分区特务团参谋长

  于川英 第4军分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邓 华 第5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王紫峰 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季光顺 第5军分区6团团长

  马 龙 第5军分区6团政治委员

  陈开禄 第5军分区6团参谋长

  孔瑞之 第5军分区6团政治处主任

  肖 克 冀察热辽挺进军司令员

  程世才 冀察热辽挺进军参谋长

  伍晋南 冀察热辽挺进军政治部主任

  陈仿仁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7团团长

  曹志学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7团副团长

  彭寿生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7团参谋长

  李水清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7团政治处主任

  黄光明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9团团长

  王季龙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9团政治委员

  赵文进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9团副团长

  唐家礼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9团参谋长

  张汉民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西军分区9团政治处主任

  段苏权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

  白乙化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北军分区10团团长

  潘 峰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北军分区10团政治委员

  才 山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北军分区10团参谋长

  吴 涛 冀察热辽挺进军平北军分区10团政治处主任

  李运昌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

  李楚离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政治委员

  包 森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曾克林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参谋长

  刘诚光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 群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2团团长

  欧阳波平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2团参谋长

  曾 群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2团政治处主任

  单德贵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3团副团长

  伏立付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3团参谋长

  洪 涛 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东军分区13团政治处主任

  吕正操 冀中军区司令员程子华 冀中军区政治委员

  孙 毅 冀中军区参谋长

  孙志远 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

  李英武 冀中军区副参谋长

  王长江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

  旷伏兆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委员

  张存实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副司令员

  周干民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张文奎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1团团长

  王先臣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1团政治委员

  林海清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1团副团长

  张干亭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1团参谋长

  黄彬森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1团政治处主任

  姚进芳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2团团长

  谭 斌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

  郭慕汾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2团参谋长

  于 斌 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2团政治处主任

  于权伸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

  吴 西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委员

  阎九祥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智群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甘春雷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闵鸿友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7团团长

  姚国民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7团政治委员

  马官友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7团副团长

  饶民学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7团参谋长

  孙洪志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17团政治处主任

  欧阳霖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团长

  梁达三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政治委员

  刘 进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副团长

  贾一民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政治处主任

  常德善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

  王远音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委员

  刘子奇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参谋长

  张逊之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张培荣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团长

  魏洪亮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政治委员

  曹玉振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副团长

  高法宝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参谋长

  孟庆武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政治处主任

  黎 光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0团团长

  汪 威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0团政治委员

  于占明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0团副团长

  张 兴 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30团政治处主任

  孟庆山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

  帅 荣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治委员

  孙 然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参谋长

  李天焕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焦玉礼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18团团长

  钟华农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18团政治委员

  杨 立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18团政治处主任

  何元富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团长

  黄明政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政治委员

  魏文建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副团长

  刘子仪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参谋长

  李文光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4团政治处主任

  万振西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33团团长

  钟 洲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33团政治委员

  钟 英 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33团参谋长

  汪新锋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33团政治处主任

  朱占魁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司令员

  周 彪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委员

  肖新槐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参谋长

  钱应麟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杨秀昆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团长

  杨子华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政治委员

  韩双亭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参谋长

  李景捍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7团政治处主任

  陈德仁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9团团长

  梁金龙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9团政治委员

  孙家彬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9团参谋长

  蒋崇璟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9团政治处主任

  刘秉彦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2团团长陈明枫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2团政治委员

  李德海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2团参谋长

  李绍清 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2团政治处主任

  赵承金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司令员

  谭冠三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政治委员

  刘玉璋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参谋长

  张毅忱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政治部主任

  盛治华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16团团长

  邓东哲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16团政治委员

  赵均一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16团政治处主任

  邢芳银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21团团长

  曾凡有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21团政治委员

  胡乃超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21团副团长

  刘吉林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21团参谋长

  殷锡林 冀中军区南下支队21团政治处主任

  马本斋 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

  郭六顺 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丁铁石 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处主任

  马占魁 冀中军区骑兵第二团团长

  范昌标 冀中军区骑兵第二团政治委员

  章 申 冀中军区教导团团长

  辛元俊 冀中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

  张仲翰 津南自卫军司令员

  贺庆积 津南自卫军副司令员

  郭元猷 津南自卫军参谋长

  张云善 津南自卫军政治处主任

  郑维山 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

  肖时任 晋察冀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

  刘云彪 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

  蔡顺礼 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童锡向 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参谋长
百团大战是哪104个团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
虽然名义上八路军只有三个师,但是他们可以疯狂扩编,他们一个师的
编制可是远超过了国民党军的,105个团参加百团大战,那还仅是华北一地的
军队,当时陕甘宁还有留守部队(防老胡的),
百团大战虽然打出了八路军的气势但是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力量
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大扫荡,也给军队带来了很多灾难性的后果。。。
飞渡乌江的内容,9月17日要,拜托!
黎平会议结束后,李德仍顽固地坚持错误方针,博古的思想发生反复。1934年最后一天下午,中央到达瓮安县猴场镇。部队正忙着准备过了新年后抢渡乌江,挺进黔北。这时,博古、李德提出不要过乌江去,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临时根据地,再徐图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个主张立刻遭到强烈反对。于是,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是否执行黎平会议决议问题。这就是猴场会议。这次会议仍由周恩来主持。出席会议的除黎平会议的全体同志外,还有陈云和李德。会上,毛泽东再次发言,继续驳斥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先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多数同志再次表示赞同这个意见,并且提出红军应立即抢渡乌江,攻占遵义。会议通过决定,重申黎平会议决议,并且限制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限。猴场会议从1934年年末之夜开到1935年元旦凌晨,虽然只有一宿,但按历法计算却跨了两年。这个一天跨2年的重要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

根据猴场会议决定,中央红军立即强渡乌江。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两岸陡峭高山,江水波涛汹涌,河面宽达200多米,窄处虽数十米,但水深流急,漩涡翻滚,素有“乌江天险”之称。国民党军的乌江防线长达100公里,占领了全部大小渡口。守军夸口称:共军长途跋涉,疲惫之师必难飞渡。但是,红军抢占了3个渡口,组织突击队在深夜乘数十个竹筏,在火力掩护下强行渡江。至6日,3路红军全部渡过江去,向遵义进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