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黄琬的人物生平)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473更新:2022-07-27 23:39:43

黄琬聪慧原文译文

原文:黄琬幼而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出处: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 黄琬传》

翻译: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扩展资料: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

直到光和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

董卓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不久拜光禄大夫,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5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黄琬巧对


黄琬巧对 奇的意思

极其,非常的意思。

奇拼音qí jī注音ㄑ一ˊ ㄐ一

部首大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

五笔DSKF仓颉KMNR郑码GDAJ四角40621

结构上下电码1142区位3870统一码5947

笔顺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字义

奇qí(ㄑ一ˊ)

1、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奇闻。奇迹。奇志。奇观。奇妙。奇巧。奇耻大辱。

2、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奇兵。奇计。奇袭。出奇制胜。

3、惊异,引以为奇:奇怪。惊奇。不足为奇。


文言文《黄琬巧对》出自?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③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琬巧对’’究竟巧在哪里
“黄琬巧对”究竟巧在:将日食剩下的比作刚出来的月亮。没拘泥于固定的格式,而是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换了个全新的角度。

【黄琬巧对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汉书《黄琬传》的翻译是什么?

译文:

黄琬字子琰,年幼丧父,早年就聪慧善辩。祖父黄琼起初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了日食,京城看不到而黄琼把情况上报。太后下诏询问,食去多少,黄琼正思考如何回答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黄琬才七岁,正在旁,说:“何不就说日食所剩,就如新月一般?”

黄琼很惊奇,就拿他的话回报了皇太后,而深深地惊奇喜爱他。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不久(黄琬)升职为五官中郎将。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十分敬佩他,多次与他一起议事。

旧有的制度:光禄勋推举朝廷三署的郎官,待合功高久于任所才学和德行特别优异等条件,方可入茂才四行之列。当时权势富豪子弟多以人事请托而得到推举,而清贫简约守志的总是因穷困而不能求进被遗弃,京师流传一句讽刺这情况的民谣说:“想找无能哪里去,光禄茂才有的是。”

于是黄琬和陈蕃同下决心,正大光明地选用有远大志向的人,平原的刘醇、河东的朱山、蜀郡的殷参等都因才能和德行而被选中。陈蕃、黄琬于是被权势富家子弟中伤,案子交到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手中。

刁韪、王畅平素就敬重陈蕃、黄琬,没有检举他们的事,而左右近臣又诬陷他们四人是朋党。王畅因这事被降职为议郎而陈蕃被免去官职,黄琬、刁韪都被禁锢起来。黄琬被废弃差不多有二十年。

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上书推荐黄琬有拨乱的才能,这才被征召为议郎,提拔为青州刺史,升任待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征召任命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出任豫州牧。那时盗匪十分嚣张,豫州境内凋残破败,黄琬率军讨伐攻打平定了他们,威名大振。政绩是天下表率,封爵为关内侯。

等到董卓当权,因为黄琬是名臣,征召为司徒,升迁为太尉,又封为阳泉乡候。董卓讨论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一起进谏反对。时人惧怕董卓的凶暴,认为黄琬一定会受到祸害,坚决劝阻他。

黄琬回答说:“当年白公胜在楚作乱,屈庐迎着白刃上前谏止;崔杼在齐杀害了君主,晏子不惧其胁迫。我虽没什么德行,实在倾慕古人的品节。”黄琬竟因此而罢官。

董卓尚且敬重他出身有名望有德行的家族,不敢加害。后来与杨彪同任光禄大夫,等到迁都长安,改任司隶校尉,和司徒王允共同谋划杀死董卓。等到董卓大将李催、郭汜攻破长安,于是逮捕黄琬投入监狱而死。当时他五十二岁。

相关信息:

黄琬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直到光和(178年-184年)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

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184年-189年)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


黄琬的介绍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直到光和(178年—184年)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184年—189年)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董卓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不久拜光禄大夫,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52岁。概述图片来源:


黄琬的人物生平

黄琬字子琰,籍贯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少年时丧父,自幼聪慧善辩。
永兴元年(153年),其祖父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为是三公的子孙而被任命为童子郎,但黄琬托病不到任。
当时司空盛允身患疾病,黄琼命黄琬前往问候,正好江夏郡上奏当地蛮人反叛的副本送达司空府,盛允因此随便逗弄黄琬说:“江夏这个地方,蛮人太多而士人太少了。”盛允本意也只是逗一逗黄琬,但没想到黄琬却因此拱手回答道:“蛮夷扰乱华夏,责任都在司空身上。”说完就拂袖而去,盛允因此大感惊奇。 黄琬后来逐渐升迁为五官中郎将,受到光禄勋陈蕃的敬待。当时的旧制,光禄勋府负责举荐三府的郎,要以一定的成绩、任期,并且才德优异为选举茂才的四科。但当时权贵子弟大多因人情而被举荐为郎,而贫困守节的人却被遗弃。京师特地为这个现象做了谚语说:“欲得不能,光禄茂才。”
针对这个现象,黄琬和陈蕃同心协力,共同选举贤才。平原人刘醇、河东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但此举却侵害了权贵子弟郎官的利益,于是他们联合中伤陈蕃、黄琬,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王畅及侍御史刁韪处理。王畅及刁韪素来敬重陈蕃和黄琬,就不弹劾此事,但宠臣因此诬陷黄琬、王畅等为朋党。陈蕃被免职,黄琬及刁韪则遭禁锢。 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直到灵帝光和(178年—184年)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掌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司徒杨彪力劝董卓,董卓对杨彪怒道:“您要阻挠国家大计吗?”黄琬上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董卓不回答。退朝后驳议说:“从前周公营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东都以兴隆汉室,这是上天给予的启发,使神明能够安定的事情。大业既未安定,怎么能随便有所迁动,而亏失四海的民望呢?”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力谏他不要这么做。黄琬回答道:“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不久,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但董卓仍然看重其地位名望,不敢对其加害。不久,便与杨彪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一说二人得知伍琼、周毖被杀后很害怕,到董卓那里谢罪。董卓也因杀死伍琼、周毖而感到后悔,于是上表推举二人为光禄大夫 )。 同年,在迁都长安后,黄琬转任司隶校尉。他又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收捕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二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