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洋子(谁能告诉我大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生平简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654更新:2022-07-27 23:17:58

大野洋子是谁?
列侬的爱人。
大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爱情
大野洋子在全世界以甲壳虫乐队的的主唱约翰。列侬的妻子而闻名,而我更愿意暂且抛开列侬,单独来看看这位长发黑眼的先锋日本女艺术家。

  大野洋子的相貌,按照传统的观念,并不漂亮,方脸,大眼,黑色的长发常常桀骜不训的披散一身。眉毛浓重,一如两笔书法,墨汁淋漓的写在脸上。列侬的歌迷,大多责备这个女人,她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甲壳虫乐队的解体。在我看来,所有的迷,都是一种盲目而愚昧的物种,大野洋子的出现,应该是拯救了列侬。生命,不应当因迷的存在而改变。她爱列侬,列侬爱她,是彼此的福份。

  第一次看到洋子的照片,我知道,这是个真妖精级别的女人。我喜欢洋子的眼睛,夜般黑的瞳仁,黑至神秘的情欲流转,原始的狂野,以瀑布的水势,一泻千里,无法阻挡。

  列侬四十年的人生,和他有性关系的多达三百多人,且多是他的女歌迷。他游离,但总走不远,洋子给他充分的自由。一旦他告诉洋子他喜欢那个女人,洋子就替他去约。一次,她约一个女子,告诉那女人,我丈夫喜欢你,他约你出来。那女子说,我不去。她说,你必须去。那女人抵不住列侬的诱惑,最终赴约。但这次列侬走的好远,他和那女子四处游玩,一起租别墅住。洋子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这件事情,她照常的打电话,照常的关爱列侬。一个下午,她打电话要列侬回家。列侬回去了,不久,洋子给那女人打电话说,我丈夫说,不再见你。

  这个片段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是那个女人亲口讲述。镜头里,光线朦胧,一位美丽而娴静的女子,坐在椅里,回忆往事。她说,她接到电话的那一刹那,她就知道,她输了,洋子是最后的赢家。

  生活里,常常见两个女人,为一个男人争的不亦乐乎,且动辄互相揪头发,泼污水,我最看不上眼这种女人,太不上道。如果真的爱那男人,有互相残杀的时间,不如用点心思抢了回来,看谁最终赢了他。如果你爱他,他的缺点你当容忍。爱一个人,当给被爱者自由。你的爱,并不是生殖器拘留证,证上写明,他的生殖器一生属于你一人。如果不爱那个男人了,又不解恨,何不把那变心的人逮住揍一顿,而后扬长,背影也不留一个,何用埋怨无干的人?

  我最喜欢洋子和列侬的合影,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洋子一身黑衣,眼如星子微张,长发铺展如大朵的黑色的热带植物之花,列侬全身赤裸,婴孩般绻在洋子的身上,肌肤光滑如缎,令人有想呵护的欲望。他吻她的脸颊,手在她的发丝里紧抓,似乎要握紧与这个世界的关连,一类胎儿呆在子宫的模样。

  任谁看那照片,都能看出,他是如此的依恋她。她是他的一切,是他通往这人世之路。

  她也值得他这样爱她。

  她比他大七岁。他遇到她的那一年,她三十五岁,他二十八。我想,他爱她,除了她迷人的女艺术家气质,应该也有恋母的成分吧。

  男人,很多时候,是个孩子,尤其是有天才气质的男人,他们貌似强大,却在这人世一类孤儿,彷徨无依,惘然四顾,四处寻找灵魂的依傍。

  听着列侬的歌《论嫉妒》,想起列侬自己对他们爱情的看法,他说,“我和大野洋子的关系就是一杯用爱情、性欲和忘却兑成的怪味鸡尾酒。”

  列侬的话,道尽了爱的真谛。
谁能告诉我大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生平简介?
大野洋子、一个此后与约翰·列侬朝夕为伴的女子,在此也不能不着以笔墨。1933年2月18日生于东京一传统日本家庭,14岁时全家迁居纽约。60年代初,她在文学、哲学和电影创作等方面就已才华横溢,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舞台上的风云人物。70年出版了著名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同年执导电影《羽化登仙》(Apotheosis)和《飞翔》(Fly),作为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赛。她擅长于制造艺术事件,扰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Winston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40年10月9日:约翰?列侬生于利物浦的一个破碎家庭,由姨妈养大。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
  1956年:结识了14岁的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1958年:保罗的好友,16岁的乔治?哈里森(GeorgeHarlison)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4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约翰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随后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大野洋子(YokoOno)。
  1969年: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
  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70年代: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
为什么大野洋子和约翰列侬的爱情被称为神话?
------纪念约翰.列侬与大野洋子的爱情 对于大野洋子和约翰.列侬,我们能不能放下摇滚,不讲音乐,只谈爱情?这也许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很可惜,从1969年大野洋子与约翰.列侬正式结婚开始,几十年的时间里,很多话题的重心仍然放在约翰.列侬的音乐或者他所在的甲壳虫乐队上,而对于那段极为重要的爱情故事却是闭口不谈或者刻意回避。换句话说,大野洋子并不是令他们非常重视的一个人物,他们不喜欢或者干脆讨厌大野洋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摇滚是属于男人的事情,女人只能作点缀;还有,至今仍有人固执地认为把史上一支最伟大地乐队搞得分崩离析地人,就是这个名叫大野洋子地女人。 但进入到一个崭新地世纪后,仿佛一切都有改变。毕竟,女性摇滚重新抬头并且形成强劲地势力,足以让那些持有“摇滚男权论”的主张者感到辩解上的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大野洋子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看到已经71岁的大野洋子消瘦但坚强的身影出现在2004年第46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她依然语气铿锵地说:请记住列侬,音乐使我们在一起,有音乐你就不会感到寂寞。。。。。。 然而,此刻的大野洋子是不是寂寞呢?也许,她已经再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她早已习惯把寂寞当作自己的朋友,从1980年12月8日列侬被他的歌迷射杀在街头开始。 事实上,40岁前的大野洋子,在某种程度上要比约翰.列侬更有名气。当24岁的列侬刚刚把他乐队名字由Silver Beatles改为Beatles的时候,32岁的大野洋子已经在著名的卡耐基朗诵厅表演了她的经典行为艺术作品《切片》(Cut Piece)——她披发盘腿坐在台上,眼神清澈地望着远方。随机挑选上台地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赤裸。这个时候的大野洋子,已经离过一次婚,并且和第二任丈夫也有了一个孩子,可是作为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激浪艺术的倡导者之一,她在艺术圈里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她是个来自东方的女性而受到任何的贬低,相反,地位正处于上升的状态。甚至后来列侬也评价大野洋子说: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家,她最应广为人之——此话虽然有些夸大,但当时的列侬确实非常迷恋这位来自保守的东方但行为却大胆骇俗的女人。 “我有接近她的冲动,但没有很好的理由或者机会。”列侬说。 只是,令列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隔了一年,他就和大野洋子有了第一次浪漫的邂逅,在一家容易滋生出暧昧情愫的艺术咖啡馆。之后,他奋不顾身地陷入情网,炽热而疯狂地爱恋让他身边地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那个时候地列侬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了。 现在来看,原因似乎很简单:其一,列侬自小生长在一个缺少爱的家庭里,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母爱饥渴,而且大野洋子和他相差八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差距,足以让这个大男孩感受到一种来自成熟女性特有的呵护与温暖;其二,两个人都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的追求,而艺术的共通性迅速拉近了两个人在年龄上的距离,不同艺术领域里的互相补充与交流更加促进他们在情感上的贴近;其三,能和一个自己崇拜的女性产生爱情,这是任何一个男性都不可能拒绝的事情。 艺术与精神上有着共同语言,肉体又能得到和谐的相融,这样的一种爱恋,注定会被演绎得绚烂多彩。为了表达自己炽热的爱,列侬还迅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约翰.小野.列侬。
约翰·列侬,为何会死?他的死和大野洋子有关吗、?
他的死其实是一个悲哀的闹剧,因为他的一个心理不正常的歌迷不能接受他后期音乐风格的改变,于是带着枪去他家找他,在列侬家门口将他打死了。
求采纳
大野洋子还是小野洋子
你好,是小野洋子,日裔美籍音乐家、先锋艺术家,约翰·列侬的第二位妻子。她出生于东京的一个富有家庭,其先祖是日本战国时代九州柳川大名立花宗茂的重臣,被赞称为日本七柱枪的小野镇幸。她的名字常错译为大野洋子。在日本,她的名字与其他日裔人士一样通常以片假名オノ・ヨーコ表示。
大野洋子一共有那些作品??
大野洋子、一个此后与约翰·列侬朝夕为伴的女子,在此也不能不着以笔墨。1933年2月18日生于东京一传统日本家庭,14岁时全家迁居纽约。60年代初,她在文学、哲学和电影创作等方面就已才华横溢,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舞台上的风云人物。70年出版了著名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同年执导电影《羽化登仙》(Apotheosis)和《飞翔》(Fly),作为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赛。她擅长于制造艺术事件,扰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
  大野洋子将视觉现象、行动和声音的结合作为她的美学表现方式。强化观众的内心知觉和内在思考,剥去视觉和听觉的外在刺激;集中思想于一个意念或孤立的感觉,从而使梦境的状态更容易实现。

  1、《钟片断》

  大野洋子置一只钟于舞台中间,让观众上来等待,直到闹钟鸣响。

  2、《草莓和小提琴片断》

  表演者在堆有碗盘的桌前不断坐下,起来。最后10分钟,她打碎了所有的碗。她的行为同时伴随着有节奏重复的片言只语、录在录音带上的倒念词和呻吟声,以及她高声哭嚎出的咏叹调——这成为日后大野洋子音乐的标志。

  3、《风》

  大野洋子要求观众挪动椅子,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让风穿过。

  4、《太阳》

  她指导观众“凝现太阳,直到它变成方的”。

  5、《碎片》

  大野洋子静坐在舞台上,让观众用剪刀将她的衣服剪成碎片,直至她几乎全身裸露。这是大野洋子最让中国观众熟悉的一部作品。她想唤起女性的意识。"just take."这是她的解释

  6、《强奸》

  大野洋子最复杂,但是最迷人的一部片子。根据设想,摄制组任选了一位在大街上碰到的妇女——伦敦的一个讲德语的女人。摄影机穷追不舍地跟到她的公寓。女人由最初的好奇、合作变成沮丧和困怒。一切只能使观众导出这样的困惑:这个女人被跟踪,还是她是个演员?她不说英语,但我们能明白她的行为和表情。影片试图探讨摄像机对隐私的侵犯问题,进一步研究我们对刺探别人隐私的嗜好。

  7、《羽化》

  摄影机跟随坐在热气球上的大野洋子和列农升入一个小城镇上的天空。穿过空茫的云层,到达壮丽、清明的天界,暄嚣被抛到后面,进入了地球上静谧的环字。影片充满了诗意的启迪,剥离掉传统的叙事功能,摄像机成为眼睛,成为观察的工具。

  8、《苍蝇》

  电影用了所有的胶片展示了一位寂然不动的女士,看上去几乎是在昏睡。惟一运动的东西是一只苍蝇,镜头跟着它停留在她身体的不同部位,视觉随着镜头而移动。大野洋子把这部影片描述为自传体的篇章。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