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简介(包拯的一生简介?)

来源:星辰影院人气:35更新:2022-07-28 01:19:11

历史上真实包拯的生平简介
那他何来的儿子
包拯的一生简介?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999年。天圣五年(1027年),29岁的包拯进士及第,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县令,但父母年岁已高,不愿离开故土,他便立刻辞官回家,陪伴父母直到双亲去世,守孝期满,才又重人仕途,先后出任天长县知县、端州知州、监察御史、龙腾阁直学士(包拯又称包龙图即由此而来),以及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开封知府等。在他的任职期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执法严明、廉洁奉公,备受百姓景仰,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康定元年(1040年),他曾出任端州知州。当地生产一种砚台,叫端砚,这种砚台石质坚实细润,发墨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为上贡精品,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当地的很多官吏都趁这个机会向百姓征收高出定额好多倍的贡品,而包拯到任后,严格按照数额定做。从不多收一块,甚至到他离任时,自己都没有一块端砚。百姓的负担一下轻了许多,生活也有了很大转机。到后来,他虽然垒官至副宰相,但其衣食住行与百姓无二,他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光明磊落。不要贪图百姓的钱财。

嘉祐占七年(1062年),包拯在开封病逝,临死前叫家人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他的《戒廉承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千百年来,包拯的名字已经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其铁面无私的不朽形象也为世代所敬重和景仰。


包拯简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包拯的简介
据史诗记载,包拯是一名铁面无私的北宋官员。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所以一直以来他在京剧中的形像就是黑脸,所以给我们后人的形象就是他是黑脸了。至于月亮,那应该是为了说明他的正大光明,也可能是他脸上有相似的疤痕,才会被误传的吧。
包拯的简介有哪些?

包拯的简介有:


关于包拯的简介及事迹?

包拯的简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事迹:

1、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

包拯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

2、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3、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

包拯以为依照张尧佐的才干,不适合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合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势力的大人物。

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持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方法在包拯那里走路径,通关节,所以,当时传播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曾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不但如此包拯本人处处安分守己,而且家里的生活仍旧十分简朴,跟平常百姓一样。他平生最痛恨赃官污吏,包拯的清廉刚直,长期以来不断遭到人们的赞扬和敬重。

4、半路上救下刘老汉后,为免打草惊蛇,包大人暗中命人找到老家丁,证实了刘状元遇害的实情,就把老家丁和刘富的尸骨一起带到了陈州。

等他外出寻访回来,正好赶上曹发派人捉拿刘老汉,想杀人灭口,这才向班主亮明身份,装扮成了包公,演出了这场假包公审真案的好戏。

曹员外醒来后得知堂上之人就是巡抚包大人,面对铁证如山,只好乖乖地当场招了供。包大人命父子二人签字画押之后,即刻打人死牢。李道台因收赂徇私枉法。

当即被摘了头上的顶戴花翎,交付吏部查办。皇上得知刘状元遇害,龙颜大怒,立刻降旨将曹家父子就地斩首。一场冤案终于昭雪于天下。

刘老汉拜谢过包大人后,把儿子刘富的尸骨运回了曹家村,在村里人的帮助之下葬在才子坡上。他没想到儿子如此命薄,刚中了状元就命丧黄泉,如今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刘老汉是捶胸顿足,号啕不已。村里人看不下去,扶着他正要离去时,刘老汉看到了一旁的那株状元瓜秧后,突然疯了似的冲过去,一把抓住瓜秧就扯。

等众人急忙阻拦时,他已经把瓜秧连秧带根拔了起来。刘老汉道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瓜秧根本就不是什么状元瓜!众人听后忙追问其中原因。刘老汉忽然一脸愧疚,终于说出了其中的真相。

他见刘富自小天资聪慧,记忆过人,长大后肯定有出息。无奈家徒四壁,无钱供他读书,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刘老汉偷偷在坡上移种了这株瓜苗。

并刻意安排刘富在坡上玩耍时,让他把瓜给吃了。然后,他借状元瓜的传闻,百般恳求曹员外,以义子之名供刘富读书,考取功名。谁知,却由此引来了一场杀身之祸。

5、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

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包拯


宋包拯简介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